[发明专利]一种二硒化钨太阳能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411359.2 | 申请日: | 2022-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40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高;周湛人;吕俊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31/0224 | 分类号: | H01L31/0224;H01L31/0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硒化钨 太阳能电池 | ||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光伏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特别是一种以二硒化钨为导电层的栅控太阳能电池。该二硒化钨太阳能电池包括基底、二硒化钨、顶栅介质层、顶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二硒化钨位于顶栅介质层和基底之间,源电极和漏电极位于二硒化钨两端。该二硒化钨光伏电池基底由单晶硅层和二氧化硅层构成,采用有明显厚度差的六方氮化硼作为顶栅介质层,以透明石墨烯作为顶栅电极。本发明所采用的静电掺杂技术较现有静电掺杂技术更简单方便;采用静电掺杂所形成的同质结可以使结型光伏电池引入更少缺陷态,提高电池性能;利用二硒化钨作为导电层,其二维状态下的高柔性使得可穿戴柔性太阳能电池成为可能,有利于改善环境与能源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光伏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二维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尤其涉及一种以二硒化钨为导电层的栅极控制太阳能电池以及静电掺杂同质结产生光伏效应的创新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现代工业的快速扩张加速了能源的消耗。据估计,超过 80% 的能源来自石油、煤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太阳能、风能、水电、生物质能、生物燃料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因为其可持续性、低污染、大储量等特点,已被用于替代传统化石燃料。与其他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相比,太阳能因其丰富储量成为迄今为止最有前途的能源。
现有的太阳能电池种类繁多,主要的有硅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的光伏效应,电池吸收太阳光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电子、空穴在内建电场的作用下分别漂移到两侧积累形成光生电动势,在外电路接通时产生光电流。其原材料和制造工艺成本低,适于大批量生产,弱光响应好,但寿命短,稳定性差,光电转化效率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利用电池中的钙钛矿层吸收光子产生电子-空穴对,挣脱束缚的自由电子从钙钛矿层传输到等电子传输层后被FTO导电玻璃收集,空穴从钙钛矿层传输到空穴传输层后被金属电极收集,通过连接FTO和金属电极的电路产生光电流。其具有高转换效率、能进行可柔性制备,但电池稳定性差,吸收层中含有可溶性重金属Pb,且现有方法难以实现大面积、连续的钙钛矿薄膜的沉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模拟自然界中的“光合作用”,通过光照激发染料分子向外电路提供电子,再通过电池内部的电解质将染料分子还原再生,氧化态的电解质接受电极上的电子后被还原从而实现循环。它的制备成本低、工艺技术相对简单,无毒无污染,但光电转化效率相对于一般太阳能电池而言较低,电池稳定性较差。研发性价比高、稳定性强、对环境污染小的太阳能电池显得十分重要。
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因其强的光-物质相互作用特性、可见/近红外光谱范围内的可调带隙和相对较高的迁移率在光伏器件领域备受关注。二维状态下的过渡金属二硫化物的高柔性为柔性太阳能电池提供了新可能。基于MoS2、WSe2等过渡金属二硫化物设计的结型太阳能电池与其他多结太阳能电池相比,展示出了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更低的成本。构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异质结的搭建会有晶格失配,产生位错等缺陷,从而捕获载流子,使得导电能力下降。单个过渡金属二硫化物掺杂得到同质结可以很好地避免搭建异质结所引入的缺陷态,且同质结连续的能带弯曲有利于载流子分离以及电荷转移。典型的同质结掺杂多为化学掺杂,过渡掺杂会引入大量的复合中心,促进载流子复合,从而减少载流子寿命,使太阳能电池性能下降。
二硒化钨作为过渡金属二硫化物中的一种,具有极低的热传导率和较高的光吸收率等优越性能。以前的研究采用了局部静电掺杂的方法首次开发出了基于二硒化钨制的二极管,根据实验显示,这种材料可被用于超薄的软性太阳能电池。该二极管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基底材料1、左栅电极2、右栅电极3、栅介质材料4、二硒化钨5、源电极6和漏电极7。该二极管采用沟道宽度为460 nm的横向双栅结构,基底由单晶Si层和SiO2层构成,采用Si3N4作为栅介质材料,采用Pd/Au作为源电极,Ti/Au作为漏电极。该文献中的二硒化钨是通过机械剥离法得到的。沟道的获得通过标准电子束光刻,短沟道的制作成本高,获得更小尺寸沟道操作难度大,难以满足工业技术需求。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13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