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硅中毒铝合金晶粒细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06056.1 | 申请日: | 202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7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赵愈亮;宋东福;乡家发;卢剑玉;何佳珍;孙振忠;贾义旺;黄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肇庆南都再生铝业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3C14/32 | 分类号: | C23C14/32;C23C14/18;C23C14/16;C23C14/00;C22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刘艳玲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毒 铝合金 晶粒 细化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硅中毒铝合金晶粒细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衬底材料安装在夹具上,并固定在真空镀膜室中;步骤2,开启抽真空系统,通入氩气,并将室内气压提高至6~8Pa;步骤3,调整脉冲偏压电源的参数,随后开启脉冲偏压电源,放电清洗衬底表面;步骤4,充入反应气体,调整真空室内的气压,调整脉冲偏压参数,以钛铝合金作为靶材,开启多弧离子镀的弧源,达到设定的时间后停止,即完成抗硅中毒铝合金晶粒细化剂的制备。本发明采用真空镀膜技术制备纳米尺寸的AlTiCB镀层,用于细化含Zr或Si铝合金中的基体,避免因“Zr中毒”和“Si中毒”带来的细化消除衰退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硅中毒铝合金晶粒细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Al-Si系列合金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耐蚀性能和低的热膨胀系数,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通讯等领域。由于合金中含有较高含量(4~16%)的Si,且形态呈板条状,导致合金强度和塑性较差。组织细化是改善Al-Si合金及其铸件强韧性最为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对共晶硅组织的变质已有成熟的工艺,如添加0.02%的Sr即可将粗大的板条状转变成细小的纤维状,显著提高合金的塑性。而对于亚共晶Al-Si合金(Si含量为低于12.6%)中的基体相,其细化剂及其工艺在行业内还存在争议。特别是变形铝合金中常用的Al-Ti-B细化剂,对Si含量超过4.0%的Al-Si合金无法获得理想的细化效果,即出现了的“硅中毒”现象,无法进一步提高合金的强韧性。随着新能源汽车、5G通讯领域对高强韧铸造铝合金铸件的需求,Al-Si合金的全组织细化已成为行业内共识,“硅中毒”已成为行业内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研究发现,B、RE等对Al-Si合金中基体组织均有一定的细化作用,但B与Sr之间可能存在毒化作用,而RE元素对基体组织的细化效果不及B,且添加量较高,应用前景不佳。CN109385542B公开了一种用于晶粒细化的铝铌硼合金杆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熔铸和热挤压相结合的办法,制备了杆状的铝铌硼晶粒细化剂,这克服了直接浇注成型时的NbAl3和NbB2颗粒易于团聚的问题,显著提高了其分布均匀性,制备的Al-Nb-B细化剂具有更强的抗衰退性能和更高的细化效率。但由于熔铸工艺的原因,Al-Nb-B铸锭本身存在明显的偏析,而后续的热挤压无法完全消除偏析的存在。
CN111996424B公开了一种TiCB-Al晶种合金、其制造方法及可遗传铝合金,该晶种合金主要由Al基体以及分散在Al基体上、尺寸为50nm-800nm的TiCB@TiBC晶种组成。该晶种合金主要通过将一定含量的Al-Al3BC中间合金、海绵钛、工业纯铝在850℃-1300℃熔化,经保温、浇铸而成。该合金克服了Al-Ti-B细化剂对含Zr、Si合金的“中毒”技术瓶颈,实现了高效细化且不衰退,具有良好的细晶组织遗传性。但Al-Al3BC合金的本身制备成本较高,且晶种的反应温度较高,对于工业化生产存在一定的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硅中毒铝合金晶粒细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抗硅中毒铝合金晶粒细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衬底材料安装在夹具上,并固定在真空镀膜室中;
步骤2,开启抽真空系统,通入氩气,并将室内气压提高至6~8Pa;
步骤3,调整脉冲偏压电源的参数,随后开启脉冲偏压电源,放电清洗衬底表面;
步骤4,充入反应气体,调整真空室内的气压,调整脉冲偏压参数,以钛铝合金作为靶材,开启多弧离子镀的弧源,达到设定的时间后停止,即完成抗硅中毒铝合金晶粒细化剂的制备。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夹具能够自转和公转。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衬底材料为铝制品或表面光洁、形状规则的陶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肇庆南都再生铝业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肇庆南都再生铝业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60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