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废弃石粉制备的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04713.9 | 申请日: | 202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24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佘安明;郝亚利;丁扬飞;姚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晓东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废弃 制备 高强 再生 骨料 混凝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为一种利用废弃石粉制备的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采用废弃石粉作为掺合料制备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公开的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由水泥、硅灰、石粉、再生粗骨料、砂、水和高性能减水剂组成。所公开的制备方法主要是用废弃石粉等体积取代部分水泥砂浆,然后采用预拌裹浆工艺制备而成。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方法不仅能制备工作性优良、抗压强度达到60MPa以上的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还能在增加废弃石粉利用率的同时减少水泥、砂、水等原材料用量,降低材料成本,解决废弃石粉的占地堆放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对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废弃石粉作为掺合料制备高强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人工建材,在建筑领域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混凝土行业由于天然砂石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水泥生产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举步维艰。
为弥补传统混凝土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不足,一方面将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为骨料制备结构用再生骨料混凝土是当前提升再生混凝土利用层次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将废弃石粉作为矿物掺合料取代砂浆,不仅可以节约水泥、砂、硅灰、水的用量、降低成本还可以解决废弃石粉的占地堆放以及环境污染问题。
然而,我国再生粗骨料用于结构混凝土的利用率相对较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从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用于制备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10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能大幅度提升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工作性,同时还可有效解决废弃石粉再生利用的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废弃石粉制备的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
所述混凝土的组成物包括水泥、硅灰、石粉、再生粗骨料、砂、水和高性能减水剂,按照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组分的质量数为水泥(380-495)、硅灰(35-50)、石粉(170-525)、再生粗骨料(880-990)、砂(480-760)、水(125-185)和高性能减水剂(1.4-4),单位千克。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废弃石粉制备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搅拌工艺为预实验研发的预拌裹浆法,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基于全体积计算法进行配合比设计,之后采用石粉等体积取代一部分水泥砂浆,并按照相应配比的组分和含量准备原材料;
制备拌合料:首先将全部粉体材料中加入总用量三分之二的减水剂,然后加入全部用水量,搅拌60s得到无明显粉体团聚现象的浆体,之后加入再生粗骨料搅拌60s,最后加入砂和剩余的三分之一减水剂搅拌60s,即可获得具有良好性能的混凝土拌合料;
将拌合均匀的混凝土进行装模,并在振动台振捣直至排除混凝土内部气泡为止;
24小时后拆模,并将试块置于饱和氢氧化钙水溶液中养护28天,室温为20±2摄氏度;
所述的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其水胶比控制在0.24-0.35,砂率控制在32%-4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47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