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电池组温度调节装置及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00935.3 | 申请日: | 202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53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发闯;常成;郭战永;乔林炎;朱兴林;冯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L58/26 | 分类号: | B60L58/26;B60L58/27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挺立众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92 | 代理人: | 赵振 |
地址: | 45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电池组 温度 调节 装置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组温度调节装置及控制系统,包括电池箱上下两端设有的电池箱下盖和电池箱上盖,电池箱内位于动力电池组外侧的两端对称固定设有多个网罩,网罩上开设有流通孔;所述电池箱位于对应网罩的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旋转筒,所述旋转筒的旋转筒侧壁上开设有开口结构;电池箱下盖设有油液流向调节装置及左通油孔和右通油孔,电池箱上盖设有油液导通装置及上盖通油孔,左通油孔、右通油孔和上盖通油孔均通过阀体与外部设有的油液循环泵连接,本发明具有动力电池组中各个区域的电池单体温度调节均衡一致,温度调节效率高,延长动力电池组的使用寿命,且具有多种温度调节模式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组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动力电池组温度调节装置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动力电池的主要用途之一是作为车载电源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动力电池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采用圆柱形电池单体进行串并联组装而形成动力电池组,是当前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一种主流结构形式;由于动力电池组经常需要大电流充放电,会伴有大量的热量产生而使动力电池组温度急剧上升,温度过高将影响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性能,甚至造成燃烧、爆炸等危险;因此,动力电池组均具有散热装置,主要采用风冷和液冷两种散热方式,其中液冷的散热方式效果较好,现有的动力电池组液冷散热方装置虽然可以将温度控制在目标温度范围内,但是由于动力电池组内的电池单体较多,换热介质入口处的电池单体温度调节效果要优于换热介质出口处的电池单体温度调节效果,存在动力电池组中远离电池壳体区域的电池单体温度调节效果较差,动力电池组中各个电池单体温度调节不均衡,影响动力电池组的容量和使用寿命,从而影响动力电池组的使用性能和使用成本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组温度调节装置及控制系统,动力电池组中各个区域的电池单体温度均衡一致,温度调节效率高,防止动力电池组的容量受温度差异的影响,延长动力电池组的使用寿命,提高动力电池组的使用性能,降低使用成本;且具有多种温度调节模式,可适用于多种环境温度,使用灵活方便,经济效益好,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力电池组温度调节装置,包括电池箱、电池箱下盖和电池箱上盖,
电池箱:所述电池箱为两端开口的箱体结构,且电池箱的内壁之间水平设有电池箱隔板;所述电池箱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设有动力电池组,且动力电池组的电池单体呈矩形阵列排布;所述电池箱隔板上表面位于动力电池组的两侧对称固定设有多个网罩,所述网罩呈顶端为密封的筒状结构,网罩上开设有流通孔;网罩上开设有流通孔的区域为油液流通区域,网罩内均转动嵌套有油液流向调节筒;所述油液流向调节筒包括旋转筒,所述旋转筒的侧壁上设有开口;且电池箱隔板下表面设有驱动旋转筒转动的油液流向驱动装置;
电池箱下盖:所述电池箱下盖呈上端开口的箱体结构,电池箱下边缘的侧壁与电池箱下盖的内壁紧密贴合且相互固定;所述电池箱下盖的底板与电池箱隔板之间固定设有挡板,电池箱下盖的底板和电池箱隔板之间呈两个腔室,且旋转筒的末端均与其对应的两个腔室相连通,所述电池箱下盖侧壁上位于对应挡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左通油孔和右通油孔;
电池箱上盖:所述电池箱上盖呈底端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电池箱上边缘的侧壁与电池箱上盖的内壁紧密贴合且相互固定;所述电池箱上盖的一侧壁开设有上盖通油孔,电池箱上盖的内壁之间设有格栅板;格栅板的上表面设有油液导通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箱隔板的下表面在位于对应网罩的位置处均固定设有旋转筒安装座,所述旋转筒的底端均设有转盘座;所述旋转筒安装座为环状结构,且旋转筒安装座内壁的下端开设有圆形阶梯孔,所述转盘座的顶端均嵌套在与其对应旋转筒安装座的圆形阶梯孔内;旋转筒的顶端与网罩的顶端紧密贴合,旋转筒的外径与网罩的内径相适配;所述转盘座的下端设有网状管,且网状管上固定设有转动齿轮;电池箱下盖的内壁之间水平设有缓冲板,缓冲板上均匀开设有连通孔;所述缓冲板的上表面位于对应网状管的位置处均设有旋转筒固定座,且网状管均可转动的嵌套在与其对应的旋转筒固定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学院,未经河南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09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OS级实现BIOS配置修改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TO紫外器件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