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79450.0 | 申请日: | 202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97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周东荣;庄欠伟;洪冲;龚卫;袁玮皓;张弛;蒋岩;翟一欣;陈世海;李炎龙;张立;黄志红;金锋;杨正;胡建;袁一翔;朱小东;金强强;王健;陆伦捷;刘春光;蒋哲;周怡和;张冲;戴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城建隧道装备有限公司;上海盾构设计试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7/16 | 分类号: | B63C7/16;B63C7/24;B63C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宋小光 |
地址: | 20008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管幕法 打捞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用于打捞埋设于水下泥土中的待打捞物,打捞装置包括:对应待打捞物两端部设于泥土中的端板,底部低于待打捞物的底部;支撑连接于两个端板之间的顶梁结构,位于待打捞物的上方;与顶梁结构连接且可向泥土中以弧线型路径顶进施工的多个弧形梁,自待打捞物的底部穿过并从包裹待打捞物的底部及侧部,相邻的两个弧形梁对接连接,位于端部的两个弧形梁与对应的端板对接连接。本发明通过顶进施工弧形梁来包裹待打捞物,通过弧形梁与端板将待打捞物及其周边的部分泥土包裹起来,再整体从水中吊出,能够保证待打捞物的结构完整性,且施工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施工难度小,施工周期短,施工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打捞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水下打捞项目中,通常采用浮筒法,即直接在需打捞的物品上捆上若干浮筒,借助浮筒产生的浮力,直接将物品吊到水面,而这种打捞方式在面对比较脆弱的物体时,往往会产生难以复原的伤害,在广州的南海一号沉船打捞项目中,使用了封箱法,通过大型铁箱先罩住沉船,再在铁箱底部通过钢梁进行密封,将沉船及沉船周围的泥土整体进行起吊,这样的方式相对于传统打捞方式,能比较完整的保护沉船,并打捞出水,但是封箱法在下压铁箱时,是通过在铁箱上部直接加载实现的,容易出现铁箱沉箱困难的现象,且加载也存在上限,施工难度较高。封箱法中封闭用的钢梁施工,需先清空铁箱周围土体,施工梁较大,钢梁安装时,导向与推进都有很高的操作难度,所以该封箱法存在现场操作难度大,施工风险高等缺点,且施工过程中将消耗较多的时间与人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解决现有的封箱法施工存在现场操作难度大、施工风险高以及消耗较多时间与人工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用于打捞埋设于水下泥土中的待打捞物,所述打捞装置包括:
对应待打捞物两端部设于泥土中的端板,所述端板的底部低于待打捞物的底部;
支撑连接于两个端板之间的顶梁结构,所述顶梁结构位于待打捞物的上方;以及
与所述顶梁结构连接且可向泥土中以弧线型路径顶进施工的多个弧形梁,所述弧形梁自待打捞物的底部穿过并从包裹待打捞物的底部及侧部,相邻的两个弧形梁对接连接,位于端部的两个弧形梁与对应的端板对接连接。
本发明的打捞装置在待打捞物的两端部设置端板,通过顶进施工弧形梁来包裹待打捞物,通过弧形梁与端板将待打捞物及其周边的部分泥土包裹起来,再整体从水中吊出,能够保证待打捞物的结构完整性,且施工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施工难度小,施工周期短,施工成本低。
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顶梁结构的发射架,所述发射架呈弧形且内部形成有呈弧形并供容置待顶进施工的弧形梁的发射空间。
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发射架的内部对应所述弧形梁的外周设有多个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可自由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发射架上,且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弧形梁相接触。
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弧形梁首端的掘进机头及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弧形梁尾端的推进结构;
所述掘进机头可向泥土中掘进并带着所述弧形梁向着泥土中掘进;
所述推进结构可对所述弧形梁施加顶推力以配合所述掘进机头完成弧形梁的顶进。
本发明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弧形梁的首端处设有供掘进机头插置的承插槽,所述弧形梁的首端处还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城建隧道装备有限公司;上海盾构设计试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城建隧道装备有限公司;上海盾构设计试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94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