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79450.0 | 申请日: | 202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97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周东荣;庄欠伟;洪冲;龚卫;袁玮皓;张弛;蒋岩;翟一欣;陈世海;李炎龙;张立;黄志红;金锋;杨正;胡建;袁一翔;朱小东;金强强;王健;陆伦捷;刘春光;蒋哲;周怡和;张冲;戴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城建隧道装备有限公司;上海盾构设计试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7/16 | 分类号: | B63C7/16;B63C7/24;B63C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宋小光 |
地址: | 20008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管幕法 打捞 装置 | ||
1.一种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用于打捞埋设于水下泥土中的待打捞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装置包括:
对应待打捞物两端部设于泥土中的端板,所述端板的底部低于待打捞物的底部;
支撑连接于两个端板之间的顶梁结构,所述顶梁结构位于待打捞物的上方;以及
与所述顶梁结构连接且可向泥土中以弧线型路径顶进施工的多个弧形梁,所述弧形梁自待打捞物的底部穿过并包裹待打捞物的底部及侧部,相邻的两个弧形梁对接连接,位于端部的两个弧形梁与对应的端板对接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顶梁结构的发射架,所述发射架呈弧形且内部形成有呈弧形并供容置待顶进施工的弧形梁的发射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架的内部对应所述弧形梁的外周设有多个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可自由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发射架上,且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弧形梁相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弧形梁首端的掘进机头及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弧形梁尾端的推进结构;
所述掘进机头可向泥土中掘进并带着所述弧形梁向着泥土中掘进;
所述推进结构可对所述弧形梁施加顶推力以配合所述掘进机头完成弧形梁的顶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梁的首端处设有供掘进机头插置的承插槽,所述弧形梁的首端处还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
所述掘进机头插置于所述承插槽内,所述掘进机头上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可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接槽内,所述第二挡板可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接槽内,从而通过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连接所述掘进机头与所述弧形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结构包括安装壳体、设于所述安装壳体上的驱动齿轮、设于所述安装壳体上并与所述驱动齿轮驱动连接的驱动机构以及架设于所述顶梁结构上且呈弧形的驱动齿条;
所述安装壳体与所述弧形梁的尾端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条啮合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结构包括设于端板两侧的顶梁组,每一顶梁组均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顶梁,两个顶梁之间形成供弧形梁穿过的间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的内侧面设有锁扣;
所述弧形梁的两侧也设有锁扣;
相邻的两个弧形梁通过对应的锁扣实现对接连接,位于端部的弧形梁也通过对应的锁扣与端板实现对接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内设有呈竖向设置的泥水管路,所述泥水管路与泥水循环系统连接,通过泥水循环系统及泥水管路在端板设置的过程中冲吸泥土以便于端板的下沉施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管幕法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顶梁结构可拆卸地连接的起吊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城建隧道装备有限公司;上海盾构设计试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城建隧道装备有限公司;上海盾构设计试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945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