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脉冲光的分布式量子传感器及传感微结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76408.3 | 申请日: | 202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95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春;赵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国盛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5/26 | 分类号: | G01D5/26;G01D5/353;G02B6/2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3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脉冲 分布式 量子 传感器 传感 微结构 制作方法 | ||
1.基于脉冲光的分布式量子传感器,包括有触发源(1)、处理终端(2)以及传感光纤(3),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光纤(3)上设有若干组探测区,每个探测区内均设置有量子点(6),所述触发源(1)用于产生特制脉冲光源,并将特制脉冲光源耦合进入传感光纤(3)中,量子点(6)在特制脉冲光源的照射下产生应激荧光,不同位置处的量子点(6)产生的应激荧光均沿着传感光纤(3)返回并被处理终端(2)统一接收,处理终端(2)根据荧光接收时间的不同对采集的应激荧光进行分类,并对分类后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所述探测区为光纤微结构(32),所述光纤微结构(32)包括短光纤(321),所述短光纤(321)中部设有裸光纤区(322),所述量子点(6)设在裸光纤区(322)的纤芯内,所述裸光纤区(322)的外表面由两侧向中部凹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脉冲光的分布式量子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制脉冲光源为矩形脉冲光或高斯型脉冲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脉冲光的分布式量子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若干组光纤微结构(32)和连接光纤(31)相连形成传感光纤(3),所述光纤微结构(32)和连接光纤(3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脉冲光的分布式量子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光纤(321)的两端连接有光纤连接头(323),所述裸光纤区(322)的表面设置有一层反光镀膜层(324),所述裸光纤区(322)的外围设有热缩保护套(325),所述热缩保护套(325)内设有防弯棒(3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脉冲光的分布式量子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光纤(3)为与微波传输线组成的双线结构,所述触发源(1)还包含微波源,所述微波源用于产生微波,并通过微波传输线(24)作用于量子点(6)处,所述微波传输线包含线圈式波导(4)和连接波导(5),若干组线圈式波导(4)和连接波导(5)通过波导连接器(41)连接组成微波传输线,且线圈式波导(4)一一对应套设在探测区的外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脉冲光的分布式量子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传输线远离触发源(1)的一头连接有匹配阻抗(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脉冲光的分布式量子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为与脉冲光源对应的特制矩形脉冲微波或高斯型脉冲微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脉冲光的分布式量子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6)为金刚石NV色心颗粒,所述金刚石NV色心颗粒的长为10nm~10um、宽为10nm~10um、高为10nm~10um,所述金刚石NV色心颗粒的色心浓度区间为0.1~100ppm。
9.一种光纤传感微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短节光纤:取两小节光纤,通过光纤剥皮器将两光纤一侧的表皮剥除,裸露出光纤包层;
步骤二、包层刻蚀处理:通过激光设备对裸露包层的表层进行刻蚀,使得裸露的包层部分呈锥状;
步骤三、量子点安装:制备发光量子点,并将发光量子点设置在其中一个小节光纤裸侧端的纤芯处;
步骤四、光纤熔接:通过光纤熔接器将两个小节光纤的锥状裸侧端熔接,使二者连为一体;
步骤五、镀膜处理:通过镀膜设备在裸露的锥状包层表面镀一层反光膜;
步骤六、连接热缩管:取一个内部含有不锈钢棒和热熔胶的热缩管,将其套在裸露包层的外围,再通过加热器对热缩管进行加热收缩处理;
步骤七、辅件安装:冷却后,将光纤连接头安装到光纤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国盛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国盛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640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