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交索与环索连接节点及其张拉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75875.4 | 申请日: | 202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4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明;史炜洲;陈伟;叶伟;张士昌;高峰;潘钦;贾如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7/14 | 分类号: | E04B7/14;E04B1/24;E04B1/58;E04G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曹廷廷 |
地址: | 2000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交 连接 节点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交索与环索连接节点及其张拉方法,包括索夹、若干连接组件、若干连续环索及至少两根呈预设角度设置的正交索,所述正交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索夹,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盖板及紧固件,所述盖板与所述索夹上对应开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紧固件贯穿所述盖板与所述索夹上对应的连接孔以使所述盖板扣合在所述索夹上并围合出一用于供所述连续环索穿过的通孔,所述连续环索与所述正交索呈锐角设置。当将紧固件旋至第一旋拧深度时,对正交索进行张拉,允许索夹与连续环索能够相对运动,避免张拉所述正交索时沿着内环切向分力导致所述索夹有滑动失效的风险,张拉完成后再将所述紧固件旋至所述第二旋拧深度,以实现连续环索与索夹的相对固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正交索与环索连接节点及其张拉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建筑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转型加快,人们对建筑物逐渐提出了性能优良、造型优美、覆盖空间大等更高的要求;我国大型体育场馆不论在数量还是规格方面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不仅为国家举办各类体育竞赛活动提供了基础条件,而且极大推动了大跨空间结构的应用与发展。
目前大跨空间结构常用的基本结构类型有网架结构、网壳结构、索网结构、薄膜结构等,较多体育场大跨度屋盖采用刚性环梁+承重索/稳定索+环索组成索网的结构形式,承重索/稳定索与环索通过索夹相连,当承重索/稳定索与环索斜交时,其沿着内环切向的分力使得索夹有滑动失效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交索与环索连接节点及其张拉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张拉正交索时沿着内环切向分力(环索切向上的分力)导致索夹有滑动失效的风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交索与环索连接节点,包括索夹、若干连接组件、若干连续环索及至少两根呈预设角度设置的正交索,所述正交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索夹,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盖板及紧固件,所述盖板与所述索夹上对应开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紧固件贯穿所述盖板与所述索夹上对应的连接孔以使所述盖板扣合在所述索夹上并围合出一用于供所述连续环索穿过的通孔,所述连续环索与所述正交索呈锐角设置;
所述索夹上的连接孔具有第一旋拧深度及第二旋拧深度,且所述第一旋拧深度小于所述第二旋拧深度,当所述紧固件旋至所述第一旋拧深度时,所述连续环索能够相对所述索夹在所述通孔内滑动,当所述紧固件旋至所述第二旋拧深度时,所述连续环索固定于所述通孔内。
可选的,所述索夹包括沿竖向设置的两块索夹板、连接块及若干第一连接耳板,所述连接块位于两块所述索夹板之间且两端分别连接两块所述索夹板,所述第一连接耳板的一端固定在两块所述索夹板之间,另一端与所述正交索连接,所述连接孔开设于所述索夹板上。
可选的,所述正交索与环索连接节点还包括若干分段环索,所述索夹还包括若干第二连接耳板,所述第二连接耳板沿平行于所述连续环索的方向固定在所述索夹板上,且所述连接耳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所述分段环索。
可选的,所述索夹板上开设有插槽,所述第二连接耳板部分插入所述插槽且与所述索夹板焊接连接。
可选的,所述索夹板上设置有若干限位索槽,所述连续环索贯穿所述限位索槽且部分卡于所述限位索槽内,所述盖板扣合在所述限位索槽上并与所述限位索槽围合出所述通孔。
可选的,所述限位索槽的横截面呈弧形以与所述连续环索的外壁贴合。
可选的,所所述第一连接耳板的一端焊接在两块所述索夹板之间,另一端通过一叉耳与所述正交索连接。
可选的,两个所述索夹板相互对称。
可选的,所述正交索为承重索或稳定索。
基于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正交索与环索连接节点的张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58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