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纸张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70002.4 | 申请日: | 2022-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8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龙平;刘翔飞;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光纸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H17/69 | 分类号: | D21H17/69;D21H17/67;D21H17/44;D21H17/25;D21H21/52;D21H17/29;D21H21/10;D21H21/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地址: | 20005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纸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纸张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纸张的制备方法包括:获取到填料和初始浆液;将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以及纳米纤维素添加至填料中,并混合均匀,得到填料预聚体;将填料预聚体添加至初始浆液中,并进行抄造,以制备纸张。上述方法能够降低填料添加引起的纸张强度下降问题,同时填料留着率能大幅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纸张制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纸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文明发展越来越快,对纸张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造纸的主要原料就是纸浆,而森林的资源有限,虽然现在人工造林发展很快,但是仍然赶不上造纸快速增长的需求。作为减少纸浆添加量的手段之一,通过增加填料提升纸张灰份可以减少纸张中纸浆的添加量。
但是纸张灰份提升的同时,由于填料与纤维结合能力差,系统留着性能也不好,灰份提升不可避免会导致成纸强度下降,系统白水浓度升高,影响纸机运行和纸张印刷性能。
目前主要通过纸浆中添加增强剂来弥补,但是增强剂对纸张的增幅是有限度的,达到一定增幅就达到瓶颈,否则会造成其他问题,比如影响系统电荷平衡,胶粘物增加导致断纸、破孔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纸张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纸张强度不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纸张的制备方法,包括:获取到填料和初始浆液;将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以及纳米纤维素添加至填料中,并混合均匀,得到填料预聚体;将填料预聚体添加至初始浆液中,并进行抄造,以制备纸张。
其中,将填料预聚体添加至初始浆液中,并进行抄造,以制备纸张的步骤包括:将填料预聚体添加至初始浆液中,并混合均匀;分别将阳离子淀粉、阳离子保留助剂、阴离子保留助剂添加至初始浆液中混合均匀,并进行抄造,以制备纸张。
其中,将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以及纳米纤维素添加至填料中,并混合均匀,得到填料预聚体的步骤还包括:将疏水剂添加至填料中,并混合均匀。
其中,疏水剂包括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烷基烯酮二聚体和烯基琥珀酸酐中的一种或多种;疏水剂相对于填料的绝干量的添加量范围为0.1-1.0%。
其中,获取到填料和初始浆液的步骤包括:获取到浓度范围为10-30%的填料;以及获取到包括针叶木浆、阔叶木浆、机械浆的一种或多种的初始浆液。
其中,填料预聚体相对于初始浆液的绝干量的添加量范围为10-50%。
其中,纳米纤维素相对于初始浆液的绝干量的添加量范围为0.1-3.0%。
其中,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包括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阳离子淀粉、阳离子聚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均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相对于填料的绝干量的添加量范围为0.01-1.00%,分子量范围为100万-1000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纸张,纸张由如上述任一项的纸张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通过将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以及纳米纤维素和疏水剂添加至填料中,并混合均匀,得到填料预聚体,再将填料预聚体添加至初始浆液中,并进行抄造,以制备纸张,通过利用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表面的正电荷同时吸引表面为负电荷的纳米纤维素和填料,得到填料预聚体,使得纳米纤维素和填料预先就能够良好地包裹在一起,提高纳米纤维素与填料的结合度,由于纳米纤维素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同时具有大量羧基,与纸浆纤维能结合紧密,所以能降低填料添加引起的强度下降问题,同时填料留着率能大幅提高。同时为了避免灰份提升对纸张抗水性的影响,对填料预聚体进行疏水改性,增加纸张的抗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纸张的制备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光纸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未经金光纸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00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