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同步感温式切削液辅助装置的加工中心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61334.6 | 申请日: | 2022-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1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伟伟 |
主分类号: | B23Q17/09 | 分类号: | B23Q17/09;B23Q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4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同步 感温式 切削 辅助 装置 加工 中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同步感温式切削液辅助装置的加工中心,属于金属切削机床领域,一种具有同步感温式切削液辅助装置的加工中心,包括加工中心本体,主轴护套下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切削刀具右侧的饱和式调节囊,饱和式调节囊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柔性张力气条,可以通过刀具感温圈、吸热囊、感温同步连板和柔性张力气条的配合,能够有效对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刀具进行同步温度感应,便于通过饱和式调节囊对切削液的流量进行控制,不仅能够提高加工中心本体切削工作中切削液流量的适用性,提高金属切削质量,减低切削刀具损耗,提高其使用寿命,还能够有效减少切削液的浪费,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加工中心本体的环保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切削机床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同步感温式切削液辅助装置的加工中心。
背景技术
金属切削是金属成形工艺中的材料去除加成形方法,在当今的机械制造中仍占有很大的比例。金属切削过程是工件和刀具相互作用的过程。刀具从待加工工件上切除多余的金属,并在控制生产率和成本的前提下,使工件得到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的几何精度、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金属切削过程包括有车、铣、刨、磨、钻、插槽、滚齿、线割等过程,每个工种都对应了相适用的机床设备。
加工中心是用电子计数字化信号控制的铣床,其具有自动化、高精度、高效率等特点,被广泛运用在各行业的生产中,金属切削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金属切削中切屑的形成和变形、切削力和切削功、切削热和切削温度、刀具的磨损机理和刀具寿命、切削振动和加工表面质量等。如何控制和改善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因素影响也是现在高精度加工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加工中心对金属进行切削加工时,为降低切削热对金属加工质量的影响会采用喷淋切削液的方式带走切削热和切削碎屑,在金属实际切削的加工过程中,由于切削余量和切削方式的不同,产生的切削热也不同,而现有的加工中心切削液辅助装置只能能够按照一定的流量进行喷淋切削液,不能够根据实际切削热的状况进行流量调节,进而不仅造成了切削液的浪费,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性,还不利于对刀具的保护,降低了刀具的使用寿命,影响金属切削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同步感温式切削液辅助装置的加工中心,可以通过刀具感温圈、吸热囊、感温同步连板和柔性张力气条的配合,能够有效对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刀具进行同步温度感应,便于通过饱和式调节囊对切削液的流量进行控制,不仅能够提高加工中心本体切削工作中切削液流量的适用性,提高金属切削质量,减低切削刀具损耗,提高其使用寿命,还能够有效减少切削液的浪费,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加工中心本体的环保性。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同步感温式切削液辅助装置的加工中心,包括加工中心本体,所述加工中心本体内设置有主轴护套和位于主轴护套下侧的切削刀具,所述主轴护套下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切削刀具右侧的饱和式调节囊,所述饱和式调节囊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柔性张力气条,所述柔性张力气条外端固定连接有嵌环,所述嵌环左端固定连接有与柔性张力气条相配合的感温同步连板,所述感温同步连板左端固定连接有套设在加工中心本体外侧的刀具感温圈,所述刀具感温圈内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吸热囊;
所述感温同步连板内开设有同步反应腔,所述同步反应腔下端靠近刀具感温圈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电阻丝,且滑动电阻丝与刀具感温圈相配合,所述同步反应腔内连接有位于滑动电阻丝右侧的电磁感应组件,所述同步反应腔内填充有位于电磁感应组件右侧的同步调节气体,通过刀具感温圈、吸热囊、感温同步连板和柔性张力气条的配合,能够有效对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刀具进行同步温度感应,便于通过饱和式调节囊对切削液的流量进行控制,不仅能够提高加工中心本体切削工作中切削液流量的适用性,提高金属切削质量,减低切削刀具损耗,提高其使用寿命,还能够有效减少切削液的浪费,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加工中心本体的环保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伟伟,未经张伟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13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