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具有溶藻作用的蜡样芽孢杆菌B1-XL001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361268.2 申请日: 2022-04-07
公开(公告)号: CN114634895A 公开(公告)日: 2022-06-17
发明(设计)人: 谢嘉;刘伟;张斌;詹仰越 申请(专利权)人: 中山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01N63/22;A01P13/00;C02F3/34;C12R1/085
代理公司: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代理人: 高冰
地址: 510275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具有 作用 芽孢 杆菌 b1 xl001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属于微生物控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具有溶藻作用的蜡样芽孢杆菌B1‑XL001及其应用,本发明公开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B1‑XL001菌株生长速度快,对藻类具有很强的趋化性,能够附着到藻细胞外部,且其分泌物能够破坏藻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和类囊体等结构,抑制藻类光合作用,造成藻类不可逆的损伤,使其死亡,且稳定性好,具有广范围的温度稳定性(‑20℃‑100℃),能够耐强酸,并且菌液反复冻融不会影响溶藻效果,不会有藻华复发的风险,可制备成溶藻菌剂用于控制有害藻华,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控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具有溶藻作用的蜡样芽孢杆菌B1-XL001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 Blooms,HABs)是水体中浮游植物(蓝藻、硅藻和绿藻等藻类))的生长繁殖和聚集现象,属于世界性问题,对水系统有许多负面影响,会威胁和危害海洋生态环境。近年来,富营养化湖泊和河流中的HABs主要由蓝藻组成,而蓝藻中的铜绿微囊藻在爆发频率和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铜绿微囊藻会分泌藻毒素,从而严重影响水资源,其爆发性生长繁殖还会恶化水质。因此,有害藻华的控制至关重要。

利用溶藻细菌控制有害藻华是一种很有前景且环境友好的方法。目前已知的大多数溶藻细菌属于嗜细胞菌(Cytophaga)、黄杆菌(Flavobacterium)、拟杆菌【Bacteroidetes(CFB)】、γ-变形菌属(γ-Proteobacteria)、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芽孢杆菌(Bacillus)、微球菌(genera Micrococcus)、动性杆菌(Planomicrobium)、假单胞菌(pseudomonad)以及弧菌(Vibrio)等。但目前对溶藻细菌的研究多处于实验室阶段,因为现有的溶藻细菌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应用上的问题。比如某些溶藻细菌不具有长期溶藻的稳定性,可能会导致藻华现象复发;某些溶藻细菌在投量比较大的情况下才具有强溶藻效果;某些溶藻细菌分泌的溶藻活性物质不稳定。因此,挖掘稳定性好的溶藻细菌至关重要。

芽孢杆菌属具有生长快、易运输和分布广泛等优点,在生物防治领域、水质净化和促进饲料营养素降解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对于芽孢杆菌的溶藻研究,特别是抑制蓝藻生长的研究,目前还是比较少的。比如,有研究发现枯草芽孢杆菌可以在培养液中产生表面活性剂而抑制蓝藻的生长;梭状芽孢杆菌则通过分泌代谢产物而对栅藻、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起溶藻作用。然而,目前尚未有蜡样芽孢杆菌菌株用于控制蓝藻藻华的研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1-XL001菌株,该蜡样芽孢杆菌具有极高的溶藻效果,有广范围的温度稳定性(-20℃-100℃),能够耐强酸,并且菌液反复冻融不会影响溶藻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株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1-XL001菌株,所述B1-XL001菌株于2017年9月24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为GDMCC No:60245,保藏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

本发明从中山大学东校园的谷河中筛选得到一株溶藻效果的菌种,经16SrDNA(SEQ ID NO:1)鉴定为新的蜡样芽孢杆菌属(Bacillus cereus),并将其名称为Bacilluscereus B1-XL001。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1-XL001菌株在控制有害藻华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1-XL001菌株的分泌物在控制有害藻华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有害藻华为由蓝藻引起的藻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12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