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充电装置、系统和预充电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60181.3 | 申请日: | 2022-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4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盛毅;李威;梁士福;王伯军;张宇鹏;刘嘉奇;马云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00 | 分类号: | B60L53/00;B60L3/00;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浩百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4 | 代理人: | 李静茹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装置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充电装置、系统和预充电控制方法。其中,该装置包括:预充电回路,包括:预充电电阻,预充电电阻的第一端与预充电装置的第一输入端连接,预充电电阻的第二端与预充电装置的第一输出端连接,预充电装置的第二输入端通过第一继电器与预充电装置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辅助预充电回路,辅助预充电回路的第一端与预充电装置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辅助预充电回路的第二端与预充电装置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辅助预充电回路的第三端与预充电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温度传感器;控制器,与预充电回路、第一继电器和辅助预充电回路连接。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由于预充电电阻温度过高造成的无法完成预充电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充电装置、系统和预充电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高压系统作为电动汽车标志之一,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高压系统负载电容的存在,使得电动汽车高压系统上电过程必然包括预充电,预充电的作用主要是将高压继电器两侧的电压限制在预期范围内,减少吸合继电器的瞬时电流,避免高压继电器损坏等后果。
但现有的预充电技术在充电过程中会导致预充电电阻产生大量的热能,短时间重复多次可能会导致预充电电阻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坏,即使能够识别预充电阻温度也会导致整车无法上电。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充电装置、系统和预充电控制方法,以至少解决传统技术中由于预充电电阻温度过高造成的无法完成预充电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预充电装置,包括:预充电回路,包括:预充电电阻,预充电电阻的第一端与预充电装置的第一输入端连接,预充电电阻的第二端与预充电装置的第一输出端连接,预充电装置的第二输入端通过第一继电器与预充电装置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辅助预充电回路,辅助预充电回路的第一端与预充电装置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辅助预充电回路的第二端与预充电装置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辅助预充电回路的第三端与预充电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用于对第一电压进行降压,第一电压用于表征预充电装置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的电压;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预充电电阻的当前温度;控制器,与预充电回路、第一继电器和辅助预充电回路连接,用于基于当前温度预估预充电电阻是否会出现损坏,如果预充电电阻会出现损坏,则基于预充电指令控制第一继电器、预充电回路和辅助预充电回路导通;如果预充电电阻不会出现损坏,则控制第一继电器和预充电回路导通,且辅助预充电回路关断。
可选地,辅助预充电回路包括:降压模块,降压模块的第一端与辅助预充电回路的第一端连接,降压模块的第二端与辅助预充电回路的第二端连接,降压模块的第三端与辅助预充电回路的第三端连接;第二继电器,串联在降压模块的第三端和辅助预充电回路的第三端之间;控制器还用于如果预充电电阻会出现损坏,则控制第二继电器导通,并基于预充电电阻的目标温升,控制降压模块的工作参数;如果预充电电阻不会出现损坏,则控制第二继电器关断,其中,目标温升用于表征预充电电阻不出现损坏的最大温升。
可选地,预充电回路还包括:第三继电器,连接在预充电电阻的第一端和预充电装置的第一输入端之间;控制器还用于基于预充电指令控制第三继电器闭合,并基于预设时间段内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电压差,控制第三继电器断开,第二电压用于表征预充电装置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的电压。
可选地,预充电装置的第二输入端通过第四继电器与预充电装置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控制器还用于基于预设时间段内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电压差,控制第四继电器的工作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预充电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的预充电装置;动力电池,与预充电装置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连接,用于存储电能并向外输出电能;负载,与预充电装置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连接;负载电容,并联在负载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01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嵌卡扣的手镯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对竹木板加工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