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卧式车床对大变径细长轴进行精加工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55809.0 | 申请日: | 202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3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赵军;李学群;张雁;王智敏;成高峰;徐侠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1/00 | 分类号: | B23B1/00;B23B5/08;B23B25/00;B23Q1/76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孙亚丽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卧式 车床 大变径 细长 进行 精加工 方法 | ||
一种通过卧式车床对大变径细长轴进行精加工的方法,在卧式车床上安装两个机械托架,通过两个机械托架的托辊配合支撑大径轴段,通过激光跟踪仪分别对待加工轴上的床头扫描区、床尾扫描区和两处托辊扫描区进行数据采集,拟合出卧式车床的顶尖轴线和待加工轴的轴线,将卧式车床的顶尖轴线与待加工轴的轴线输入机床坐标系内进行对比,得到待加工轴与卧式车床的同轴度差值,然后通过机械托架的丝杠螺母副手动调节托辊的位置,直到待加工轴与卧式车床的同轴度差值不超出加工要求值,不再使用静压托架,能够降低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通过成本低廉的机械托架进行支撑时难以保证同轴度要求的问题,简化了加工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变径细长轴的加工方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卧式车床对大变径细长轴进行精加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变径细长轴类零件通常在中部具有大径轴段,大径轴段的轴向两侧分别为小径轴段,大径轴段和小径轴段的直径变化较为剧烈,而且轴整体的长度较长,如液压打桩锤的整体式锤芯就属于大变径细长轴。由于轴整体属于细长结构,所以不会采用立式车床,需要通过卧式车床进行加工,而细长的轴在卧式车床上装夹时由于刚性不足,不能仅靠卧式车床的两个顶尖顶住轴端,还需要通过托架进行支撑。对于中部具有大径轴段的细长轴,由于中部大径轴段的支撑要求较高,所以在精加工时通常采用静压托架,但静压托架需要一套机、电、液控制系统,原理较为复杂,设备投入成本较高,但现有技术通过成本低廉的机械托架进行支撑时,难以保证大变径细长轴与卧式车床的同轴度要求,导致难以进行精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卧式车床对大变径细长轴进行精加工的方法,能够通过机械托架进行支撑,并有效可靠的保证同轴度要求。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过卧式车床对大变径细长轴进行精加工的方法,所述的大变径细长轴的中部具有大径轴段,大径轴段的轴向两侧分别为小径轴段,大变径细长轴的总长度不小于10000mm,大径轴段与小径轴段的外径差不小于500mm,包括以下步骤:
在卧式车床上安装两个机械托架,然后将待加工轴装夹至卧式车床,通过卧式车床的床头端和床尾端的顶尖分别顶住待加工轴沿轴向的两端面,并通过两个机械托架的托辊配合支撑大径轴段;
在卧式车床的一侧放置激光跟踪仪,通过激光跟踪仪分别对待加工轴上的床头扫描区、床尾扫描区和两处托辊扫描区进行数据采集,床头扫描区位于靠近床头的小径轴段外圆面上,床尾扫描区位于靠近床尾的小径轴段外圆面上,两处托辊扫描区分别位于靠近大径轴段沿轴向两侧端面的大径轴段外圆面上,且两处托辊扫描区沿径向的投影分别与两个机械托架的托辊沿径向的投影相交或重合;
通过床头扫描区和床尾扫描区采集的数据拟合出卧式车床的顶尖轴线,通过两处托辊扫描区采集的数据拟合出待加工轴的轴线,将卧式车床的顶尖轴线与待加工轴的轴线输入机床坐标系内进行对比,得到待加工轴与卧式车床的同轴度差值,然后通过机械托架的丝杠螺母副手动调节托辊的位置,直到待加工轴与卧式车床的同轴度差值不超出加工要求值;
然后使卧式车床带动待加工轴进行5~10min的试转动,再通过激光跟踪仪重新进行数据采集并计算待加工轴与卧式车床的同轴度差值,当同轴度差值不超出加工要求值时,对大变径细长轴进行精加工;当同轴度差值超出加工要求值时,重新对托辊的位置进行调节。
优选的,床头扫描区、床尾扫描区和两处托辊扫描区沿轴向的长度均为100mm,床头扫描区的一端与小径轴段靠近床头的端面相接,床尾扫描区的一端与小径轴段靠近床尾的端面相接。
优选的,在机械托架的一侧安装百分表,通过百分表实时观察托辊的位置调节量。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558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