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种大环内酯类新化合物、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52051.5 | 申请日: | 2022-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34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宋;李亚;时应雪;鲍铮铮;宋美仙;柳珊;王继栋;向文胜;郝之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493/22 | 分类号: | C07D493/22;A01N43/90;A01P7/02;A01P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种大环 内酯 化合物 药物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两种大环内酯类新化合物、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式I和式II所示,该化合物I和II是由冰城链霉菌基因改造菌Streptomyces bingchenggensis BCJ60经培养和发酵,得到含有化合物I和II的发酵液,然后从发酵液中分离获得。本发明还涉及含有化合物I和/或II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化合物I和/或II及其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两种具有杀虫活性的大环内酯类新化合物、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米尔贝霉素是由日本科学家首先从土壤放线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subsp. aureolacrimosus发酵培养液中分离得到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己有数据表明,它是当今世界上最优良的杀螨剂之一。美国环保署认定其为低危险性杀虫剂,荷兰批准其为GNO(作物生产中的天然产物)。目前商品化最多的是米尔贝霉素A3/A4。该类药物在农牧业上对寄生虫类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具有广谱杀虫活性,如螨类、蚜虫、黄褐天幕毛虫、肠道寄生虫及其他危害农业及畜牧业的寄生虫。其作用特点包括用量少,反应强烈且对人安全、无毒害,不污染环境,对天敌无害,也不易产生抗性。
因此,开发新型、具有更高生物活性的米尔贝霉素结构类似物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可为米尔贝霉素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也为新型米尔贝霉素的药物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通过对Streptomyces bingchenggensis进行基因改造,我们获得了一株冰城链霉菌基因改造菌Streptomyces bingchenggensis BCJ60。然而,众所周知,不同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往往差异较大,且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复杂且未知的,即次级代谢产物中是否有新型较高活性的化合物是未知的,其次,即便次级代谢产物中含有符合上述条件的化合物,但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结构一般比较复杂,分离提取获得该化合物的难度也很大,本领域技术人员不可避免的分离出重复的、已知的或者活性较差的化合物,因此,如何从众多未知复杂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提取获得新型的、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发明人在研究冰城链霉菌基因改造菌Streptomyces bingchenggensisBCJ60(该菌株公布于Hai-Yan Wang,Ji Zhang,Yue-Jing Zhang,Bo Zhang,Chong-Xi Liu,Hai-Rong He, Xiang-Jing Wang,Wen-Sheng Xiang.Combined application of plasmamutagenesis and gene engineering leads to 5-oxomilbemycins A3/A4 as maincomponents from Streptomyces bingchenggensis[J].Applied Microbiology andBiotechnology,2014,98:9703-9712)的发酵代谢产物时,发现了两种新型的、具有显著杀虫活性的大环内酯类新化合物。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两种大环内酯类新化合物,具有如下式I和II所示的化学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包含上述的化合物I和化合物II两种活性成分。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化合物I和化合物II的体积比为20:80-80:20。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化合物I和化合物II的体积比为30:7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如前所述的化合物I和II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冰城链霉菌基因改造菌Streptomyces bingchenggensis BCJ60在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得到含有化合物I和II的发酵液;
(2)从步骤(1)所得发酵液中分离出化合物I和I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520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