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7%Ni储罐钢埋弧焊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8335.7 | 申请日: | 202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9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吴君明;王晓斌;李松;范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8 | 分类号: | B23K9/18;B23K9/173;B23K9/235;B23K35/3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艾中兰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ni 储罐钢埋弧 焊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7%Ni储罐钢埋弧焊接方法,涉及钢铁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四个步骤:坡口加工、组对焊接、根焊缝焊接、填充焊接,坡口加工,根据储罐建造位置焊接坡口形式不同;组对焊接,根据储罐建造位置组对方式不同;根焊缝焊接,根据储罐建造位置焊接方式不同;填充焊接,根据储罐建造位置焊接方式不同。能对7Ni钢储罐的底部和侧板横焊缝进行焊接,焊接成型良好,大大减少了返修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7%Ni储罐钢埋弧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Ni元素因其优异的低温冲击性能广泛用于低温钢板的生产,常见于红镍矿(砷化镍)与辉砷镍矿(硫砷化镍)中,是贵重金属,使用成本高。
1944年,美国国际镍公司的产品研究实验室研制开发了W(Ni)-9%的中合金钢,称为9Ni钢,是一种低碳调质钢,组织为马氏体加贝氏体,这种钢材在极低温度下具有良好的韧性和高强度。1960年研究发现,该钢种不进行焊后消应力热处理也能进行使用,9Ni钢就作为石油天然气储罐用钢被大规模应用。
石油天然气储罐用钢采用含9%Ni的钢建造,该钢种在-196℃下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随着石油天然气消耗的逐步增长,用于运储石油天然气的陆地罐、LNG船用罐增多,为了降低成本,钢铁企业开发了含7%Ni的储罐用钢。近年来研究表明,W(Ni)-7%的钢种(主要成分C为0.042~0.073wt%,Si为0.11~0.25wt%,Mn为0.65~0.73wt%,Ni为7.0~7.5 wt%)也能满足-196℃的冲击韧性,能够应用于大多数工程场景。7Ni相对于9Ni制造成本更加低廉,未来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罐体建造中,埋弧焊用于罐底焊接和侧板横焊,是作业效率最高的焊接方式。目前,7Ni钢埋弧焊接没有成熟的焊接方法,大都模仿9Ni钢焊接规范。此外,受加工精度影响,7Ni钢和9Ni钢储罐的埋弧焊根焊缝常因组对偏差出现未熔透,往往需要打磨返修,耗费了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7%Ni储罐钢埋弧焊接方法,包括四个步骤:坡口加工、组对焊接、根焊缝焊接、填充焊接,
(1)坡口加工,根据储罐建造位置焊接坡口形式不同
对储罐底部开单边30±2°V型坡口,带有1~2mm钝边,根部预留1~1.5mm间隙,坡口开口朝向储罐内侧,另一侧为水泥桩基;对储罐侧壁横焊缝位置开不对称X型坡口,带有1~2mm钝边,根部留0.5~1mm间隙,大坡口朝向储罐外侧,小坡口朝向储罐内侧;
(2)组对焊接,根据储罐建造位置组对方式不同
组对储罐底部坡口时,钢板预留3~5°反变形,采用药芯焊丝进行气保焊接组对,在坡口中每间隔500~600mm焊接20~30mm焊缝;组对储罐侧板横焊缝坡口时,在罐体内侧每隔2~2.5m加装码板,然后采用药芯焊丝在罐体内侧进行气保焊接组对,在两个码板中间焊接150~200mm焊缝;
(3)根焊缝焊接,根据储罐建造位置焊接方式不同
进行储罐底部坡口根焊缝焊接时,采用药芯焊丝进行气保焊接,每10m长焊缝进行一次焊接,焊接时由2名焊工分别从焊缝两头相向焊接,在中心位置完成作业;进行储罐侧板横焊缝坡口根焊缝焊接时,采用药芯焊丝进行气保焊接,在上述组对焊接的两个码板之间,由2名焊工分别从焊缝两头相向焊接,在中心位置完成作业;
(4)填充焊接,根据储罐建造位置焊接方式不同
进行储罐底部坡口填充焊接时,采用埋弧平焊方式,每一道焊接都需预先在焊缝上铺设3~5mm高焊剂,随后利用常规作业小车和自动送焊剂机由2名焊工分别从焊缝两头相向焊接,在中心位置完成作业;进行储罐侧板横焊缝坡口填充焊接时,采用埋弧横焊方式,在上述组对焊接的两个码板之间焊接,利用托举装置,在焊接前预先在焊缝上铺设3~5mm高焊剂,随后利用爬行机器人作业小车进行填充焊接,填充完毕后去除码板,补焊码板遮住的焊缝。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83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对准系统
- 下一篇:一种集成电路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