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遮阳板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7527.6 | 申请日: | 202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5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刘朋威;寇青林;肖婷婷;王秋;胡冲;刘庆;孟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3/20 | 分类号: | G05D3/20;B60J3/02;G06T7/73;G06T7/90;G06V20/59;G06V40/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贾敏 |
地址: | 24100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遮阳板 控制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遮阳板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属于汽车遮阳板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入射光线的第一光线入射角度和第二光线入射角度;根据第一光线入射角度,确定目标遮阳板绕第一轴线的第一目标偏转角度;根据第二光线入射角度,确定目标遮阳板绕第二轴线的第二目标偏转角度;向目标遮阳板的驱动装置发送第一指示信号,第一指示信号用于指示目标遮阳板的驱动装置按照第一目标偏转角度和第二目标偏转角度控制目标遮阳板。当入射光线从前挡风玻璃或者侧窗玻璃斜射入车内时,同时控制目标遮阳板绕第一轴线的偏转角度以及绕第二轴线的偏转角度,目标遮阳板可以更加准确地遮挡入射光线,从而可以提高遮阳板控制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汽车遮阳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遮阳板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汽车的遮阳板主要用于遮挡阳光。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通过对遮阳板进行控制,可以减少阳光干扰目标对象视线。
相关技术中,遮阳板的控制方法包括:确定入射光线的第一光线入射角度,第一光线入射角度为入射光线相对于前挡风玻璃的角度,入射光线为从前挡风玻璃入射至车内的光线;根据第一光线入射角度,控制遮阳板。采用该方法控制遮阳板,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遮阳板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能够提高遮阳板控制的准确性。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遮阳板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入射光线的第一光线入射角度和第二光线入射角度,所述第一光线入射角度为入射光线与车辆的纵向中心面之间的角度,所述第二光线入射角度为所述入射光线与所述车辆所在路面之间的角度,所述入射光线为从前挡风玻璃或者侧窗玻璃入射至车内的光线;根据所述第一光线入射角度,确定目标遮阳板绕第一轴线的第一目标偏转角度,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目标遮阳板的纵向中心线平行;根据所述第二光线入射角度,确定所述目标遮阳板绕第二轴线的第二目标偏转角度,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目标遮阳板的横向中心线平行;向目标遮阳板的驱动装置发送第一指示信号,所述第一指示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目标遮阳板的驱动装置按照所述第一目标偏转角度和所述第二目标偏转角度控制所述目标遮阳板。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光线入射角度,确定目标遮阳板绕第一轴线的第一偏转角度,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光线入射角度和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光线入射角度对应的所述第一目标偏转角度,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所述第一光线入射角度与所述目标遮阳板的第一偏转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第一角度区间对应的第一偏转角度大于第二角度区间对应的第一偏转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区间的下限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角度区间的上限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光线入射角度和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光线入射角度对应的所述第一目标偏转角度,包括:响应于确定第一角度差在第一角度范围之内,根据所述第一光线入射角度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光线入射角度对应的所述第一目标偏转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差为所述第一光线入射角度和第一视线角度之间的角度差,所述第一视线角度为目标对象的视线与所述车辆纵向中心面之间的角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光线入射角度,确定所述目标遮阳板绕第二轴线的第二目标偏转角度,包括:根据所述第二光线入射角度和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光线入射角度对应的所述第二目标偏转角度,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所述第二光线入射角度与所述目标遮阳板的第二偏转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第三角度区间对应的第二偏转角度大于第四角度区间对应的第二偏转角度,所述第三角度区间的下限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角度区间的上限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光线入射角度和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光线入射角度对应的所述第二目标偏转角度,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角度差在第二角度范围之内,根据所述第二光线入射角度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光线入射角度对应的所述第二目标偏转角度;所述第二角度差为所述第二光线入射角度和第二视线角度之间的角度差,所述第二视线角度为目标对象的视线与所述车辆所在路面之间的角度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75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