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SA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2621.4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1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林荣涛;陈平绪;叶南飚;王琪;季得运;孙付宇;陈流云;李明昆;张永;李文龙;丁正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5/12 | 分类号: | C08L25/12;C08L51/00;C08L23/08;C08L55/02;C08K5/3475;C08K5/3492 |
代理公司: | 深圳智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86 | 代理人: | 崔艳峥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sa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SA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ASA材料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SAN树脂40‑75份、ASA胶粉20‑40份、防异响助剂1‑8份、耐候剂0.5‑6份,所述防异响助剂为乙烯基共聚物和/或苯乙烯基共聚物。本发明提供的ASA材料具有防异响和高耐候的显著特点,能够从材料本身解决汽车塑料零件遇到的异响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SA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自19世纪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汽油内燃机汽车开始,随着汽车技术和生产水平的不断发展,全球汽车产量在2017年达到了9686万辆。在节能减排问题也受到全球关注的现代社会,汽车轻量化一直都是汽车工业持续关注的话题。高分子材料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以塑代钢”成为可能。如今,汽车保险杠、扰流板、行李架等大尺寸制件已经逐渐“塑料化”,这减轻了车身的重量,可大幅降低汽车的燃油消耗。根据业内统计估测,汽车自身每减重10%,燃油消耗可降低6-8%,排放减少5-6%。
汽车格栅、扰流板和后视镜外壳等零件常用丙烯腈-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即ASA)进行制备。汽车生产厂家发现,ASA制的塑料件在与其他部件装配在一起后,会因偶然的相对摩擦产生“嘎吱”的异响声。这种异响声在汽车经过崎岖不平的路面、或者是汽车在户外经历温度大幅变化的场景是极其容易产生,这些异响声十分影响消费者的体验。对上述问题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在卡扣或导轨位置贴毛毡或者涂抹润滑油,这使加工方式变得更复杂,并且提高了加工成本。
除了异响之外,应用在汽车驾驶舱外的制件要求极高的耐候特性。苯乙烯类的高分子共聚物因为在光照下容易被激发出自由基,一旦自由基产生,光老化的链式反应会导致共聚物本身因降解发生明显黄变甚至是粉化的现象,影响塑料制件美观及安全性。虽然ASA本身具有较好的耐候特性,但是,如果能尽可能地提升ASA的耐候性能,那么相关汽车塑料制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美观性和安全性越能得到保障。
因此,如何从材料本身上解决汽车塑料零件遇到的“嘎吱”异响情况,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ASA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ASA材料具有防异响和高耐候的显著特点,能够从材料本身解决汽车塑料零件遇到的“嘎吱”异响问题。
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ASA材料,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
所述防异响助剂为乙烯基共聚物和/或苯乙烯基共聚物。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
进一步地,所述SAN树脂中丙烯腈含量为25-40wt%。若丙烯腈含量过低,产品耐候性差;若丙烯腈含量过高,产品防异响性差,原因是丙烯腈结构偏刚性,导致产品分子链柔韧性不足,影响了阻尼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乙烯基共聚物为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或乙烯-辛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苯乙烯基共聚物为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乙丙橡胶共聚物、丙烯酸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氢化乙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或苯乙烯-氢化乙烯-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防异响助剂为乙烯-辛烯共聚物。
进一步地,所述SAN树脂的熔融指数为5-120g/10min,测试条件为220℃,10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26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