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樟芝深层发酵无性产孢的方法及其培养基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1743.1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4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祥;吉丹;石瑀;杨振泉;饶胜其;高亚军;袁磊;郑香峰;周文渊;关天竺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3/00 | 分类号: | C12N3/00;C12N1/38;C12N1/1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孙斌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深层 发酵 无性 方法 及其 培养基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樟芝深层发酵无性产孢的方法及其培养基和应用。该方法在樟芝深层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金属离子,然后再接种樟芝进行发酵;所述金属离子为Ca2+、Fe2+及Zn2+中的一种或几种。与未添加金属离子的对照组相比,单独添加Ca2+、Fe2+及Zn2+中的一种可使樟芝无性孢子产量提高,将上述3种金属离子按优化后的浓度混合添加,可使樟芝无性孢子产量最大提高133%以上,且将发酵周期缩短24h,促进樟芝深层发酵产孢速度及产孢量的效果极其显著。本发明操作非常方便、成本较为低廉,可大幅提高樟芝深层发酵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的种子制备效率及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樟芝深层发酵大规模生产效率及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樟芝深层发酵无性产孢的方法及其培养基和应用。
背景技术
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或Antrodia cinnamomea),又名牛樟芝、牛樟菇、樟内菇等,隶属于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薄孔菌属(Antrodia),是一种珍稀药食两用蕈菌。野生樟芝子实体通常生长在牛樟树(Cinnamomumkanehirai Hay)腐朽树干内壁或枯死倒伏在地上靠近土表的潮湿表面,具有浓郁的樟树香气,味极苦,外形呈板形状、钟状、马蹄状或其他不规则形状,颜色以红色为主,故有“森林红宝石”之称。现代研究表明,樟芝确有保肝、抗癌、抗氧化、抗炎症、抗病毒、降血脂及调节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并从樟芝子实体或菌丝体中分离得到200余种活性物质,包括多糖类、二萜类、三萜类、甾体类、苯环类物质、马来酸和琥珀酸衍生物(Antrodin A-E)及泛醌衍生物(Antroquinonol)等。
由于樟芝生物活性出众,故市场需求非常巨大。但野生樟芝生长极为缓慢、数量非常稀少,长期供不应求,导致野生樟芝子实体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每公斤高达15万人民币左右。因此,大规模人工培养牛樟芝显得尤为必要。樟芝常见的人工培养技术主要有4种:牛樟树椴木栽培、平皿培养、固态发酵和深层发酵。其中,椴木栽培、平皿培养及固态发酵都因为周期较长(6个月-5年),成本较高而无法普及。而采用基于无性孢子接种的深层发酵法生产周期仅需10-14天,生产效率高,容易大规模化生产,因此成为目前最高效、最普遍的牛樟芝人工培养方式。
樟芝的无性产孢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碳源、氮源、光照、溶氧、pH及外源添加物等,其中氮源及碳源等营养限制被普遍认为是诱导樟芝无性产孢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目前的樟芝深层发酵无性孢子产量低及培养周期长,导致樟芝深层发酵种子(无性孢子)制备时间长、效率低、成本高一直是制约樟芝大规模深层发酵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显著提高樟芝无性孢子的制备效率、降低樟芝深层发酵生产的成本,推动樟芝深层发酵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发展进程,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目前樟芝深层发酵无性孢子产量低及培养周期长,导致樟芝深层发酵种子(无性孢子)制备时间长、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樟芝深层发酵无性产孢的方法,可使樟芝无性孢子产量大幅度提高,发酵周期缩短,提高樟芝深层发酵产孢速度及产孢量,本发明的方法显著提高了樟芝无性孢子制备效率,降低了樟芝深层发酵工业化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了樟芝深层发酵工业化生产效率及效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促进樟芝深层发酵无性产孢的培养基及其应用。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一种促进樟芝深层发酵无性产孢的方法,在樟芝深层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金属离子,然后再接种樟芝进行发酵;所述金属离子为Ca2+、Fe2+及Zn2+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17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