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饱和直链脂肪酸丁酯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0156.0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1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栓;郑威;孙翠;赵凯利;余瀚森;聂晓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科润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南京科润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7/08 | 分类号: | C07C67/08;C07C67/60;C07C67/54;C07C69/2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倩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饱和 直链 脂肪酸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饱和直链脂肪酸丁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向反应釜中依次加入饱和直链脂肪酸和正丁醇,搅拌下再往反应物料中加入催化剂;搅拌下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回流状态,不断从油水分离器中将水分离出去,直到没有水分生成,停止加热,酯化反应终止;(2)往酯化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碳酸钠水溶液,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温度维持在80~95℃,搅拌均匀后,静置分层,除去其中的水层,得到水洗后的混合液;(3)往水洗后的混合液中加入纯水,温度维持在80~95℃,搅拌均匀后,静置分层,除去其中的水层,得到水洗后的混合液;重复步骤(3)水洗操作,直到水洗后混合液呈中性为止;(4)将水洗后的混合液减压蒸馏,得到目标产物饱和直链脂肪酸丁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饱和直链脂肪酸丁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硬脂酸丁酯已被成熟应用在金属加工、树脂、化妆品等领域。CN 101914015B中公开采用浓硫酸催化硬脂酸与正正丁醇酯化,水洗步骤中使用水进行洗涤,没有考虑把脂肪酸进一步去除和减少,从而导致产物酸值过高以及产物纯度不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产物纯度高、能够减少后续纯化过程的饱和直链脂肪酸丁酯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饱和直链脂肪酸丁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向反应釜中依次加入饱和直链脂肪酸和正丁醇,搅拌下再往反应物料中加入催化剂;搅拌下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回流状态,不断从油水分离器中将水分离出去,直到没有水分生成,停止加热,酯化反应终止;
(2)往酯化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碳酸钠水溶液,得到混合溶液,此时混合溶液的pH大约是9以上;将混合溶液温度维持在80~95℃,搅拌均匀后,静置分层,除去其中的水层,得到水洗后的混合液;
(3)往水洗后的混合液中加入纯水,温度维持在80~95℃,搅拌均匀后,静置分层,除去其中的水层,得到水洗后的混合液;重复步骤(3)水洗操作,直到水洗后混合液呈中性或弱酸性为止;此时pH值为8以下;
(4)将水洗后的混合液减压蒸馏,得到目标产物饱和直链脂肪酸丁酯。
其中,步骤(1)中,所述饱和直链脂肪酸的碳链长度为20~24;催化剂为浓硫酸、对甲苯磺酸或氨基磺酸中的一种。
其中,步骤(1)中,饱和直链脂肪酸与正丁醇的摩尔比为1:1.5~3.0;饱和直链脂肪酸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05~0.03。
其中,步骤(2)中,碳酸钠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10%。碳酸钠水溶液的浓度过低或过高都不行,会导致酸没有完全中和或碳酸钠严重过量。
其中,步骤(3)中,直到水洗后混合液的pH值为6~7为止。
有益效果:由于C20-C24的直链脂肪酸丁酯熔点高,常温下容易成固体析出,因此水洗的时候将温度控制在80~95℃,避免产物析出问题;第一次水洗使用碳酸钠水溶液,可以有效中和酸性催化剂,同时得到脂肪酸盐;其次水洗过程中温度始终控制在80~95℃(温度过低,不利于脂肪酸去除,脂肪酸钠在高温下溶解性好),有利于未反应的脂肪酸被高温碱性水萃取,从而有效去除未反应的饱和直链脂肪酸,减少产物脂肪酸丁酯的酸值,提高产物脂肪酸丁酯的纯度,并且减少后续纯化过程,即产物无需后续纯化过程也具备高的纯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得的产物二十烷酸丁酯的红外光谱图;
图2为实施例2制得的产物二十四烷酸丁酯的红外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饱和直链脂肪酸丁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科润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南京科润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科润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南京科润工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01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