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绿色碳化硅砂轮的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0042.6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9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赵筛荣;张纯;蔡晓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砺彩砂品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D18/00 | 分类号: | B24D18/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峰诚志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5 | 代理人: | 何耀平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绿色 碳化硅 砂轮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砂轮加工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绿色碳化硅砂轮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绿色碳化硅砂轮精加工数据库;(2)从数据库中选取绿色碳化硅砂轮加工参数,然后制定加工方案;(3)根据加工方案对材料进行加工;本发明建立了绿色碳化硅砂轮精加工数据库,通过设计选取最优的绿色碳化硅砂轮加工参数,韧性材料加工过程中添加了本发明制备的抛光液,可有效降低技术人员因工作经验、个人手艺以及检测设备的缺失,导致材料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泽度无法保证质量、原料浪费严重和抛光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砂轮加工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绿色碳化硅砂轮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在工件加工过程中,抛光作为最后一道工序,可以降低加工材料的表面粗糙度,使加工材料的表面达到光滑或镜面的效果。绿碳化硅砂轮采用绿碳化硅材料生产,其粗糙度能达到Ra0.1~Ra0.05,因其材料本身的特点,可以广泛用于加工硬脆材料的工件,但一般不适合加工韧性较大的材料。
随着材料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制造成本的不断降低,使材料的超精密平坦化技术朝着操作简单、高效、材料表面超精密以及低损伤的方向发展。传统加工多采用手持材料在砂纸上粗磨,得到较好的表面平整度,然后在软质布料上进行抛光,因个人手艺的不同和检测设备的缺失,导致材料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泽度无法保证质量,导致个体质量差异较大、原料浪费严重和抛光效率低下,同时,维持材料的高光泽度通常需要打蜡和油养,光泽度的保持时间短,需要反复进行打蜡和油养。另外原始材料由于几何形状差异大、材质不均匀,在非专业研磨抛光机床加工时,不易进行装夹和压力控制,导致材料损毁浪费严重。
以叶蜡石型寿山石为例,其主要矿物成分是叶蜡石,含少量石英、绢云母、水铝石、黄铁矿等,相较石英、绢云母等矿物,叶蜡石的硬度较低,当磨抛压力增大时,磨料磨粒首先刻蚀掉硬度较低的叶蜡石,所留下的石英等硬质砂砾物质脱落,在宏观上表现为“起砂”现象,“起砂”会严重降低材料表面的光泽度,使表面变得粗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绿色碳化硅砂轮的加工工艺,解决传统的砂轮磨削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绿色碳化硅砂轮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绿色碳化硅砂轮精加工数据库;
(2)从数据库中选取绿色碳化硅砂轮加工参数,然后制定加工方案;
(3)根据加工方案对材料进行加工;
其中步骤(2)中的加工方案包括硬脆材料加工方案和韧性材料加工方案,其中硬脆材料加工方案包括粗磨加工、半精磨加工和精磨加工,韧性材料加工方案包括抛光液的制备、研磨、粗抛光和精抛光;
其中所述抛光液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10-15份硬脂酸、5-10份N,N'-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5-10份丙烯酸酯、25-30份高温导热油和40-50份丙酮。
优选的,所述抛光液配制过程具体为:首先低速开启分散机,然后向分散机中加入表面润滑剂硬脂酸、硫化剂N,N'-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增稠剂丙烯酸酯和导热剂高温导热油,加料完成后设置分散机的搅拌速度为1200-2000rpm,混合20-40min直至混合均匀,然后在500-800rpm的转速下缓慢地向体系中加入溶剂丙酮,直到溶液的浓度达到设定值时停止加入溶剂,即得抛光液。
优选的,步骤(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1)收集加工用绿色碳化硅砂轮的信息,包括磨料粒度、浓度、直径、宽度B、最佳速度、最佳压力以及加工时间,并录入数据库中;
(a2)测量绿色碳化硅砂轮径向初始圆跳动值t,检测绿色碳化硅砂轮初始不平衡偏心距e;
(a3)将收集的测量参数信息建立绿色碳化硅砂轮数据库,并设计构建绿色碳化硅砂轮精密加工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砺彩砂品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砺彩砂品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00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