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化渗透测试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13246.9 | 申请日: | 202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214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杨雨;张献华;沈湘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财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G06N20/00 |
代理公司: | 昆明金科智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6 | 代理人: | 杨钊霞 |
地址: | 65022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器 学习 自动化 渗透 测试 工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化渗透测试工具,包括机箱及渗透测试主机,渗透测试主机安装于机箱内,渗透测试主机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散热片,机箱内设置有制冷盒,制冷盒的一侧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设置有伸入到制冷盒内的导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设置有第二散热片,机箱的一侧为第三散热片;第一散热片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冷凝管,第二散热片的外侧设置与第三散热片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冷凝管,第一冷凝管内及第二冷凝管内均设置有冷却液,第一冷凝管的中段及第二冷凝管的中段均设置有活塞泵,机箱内安装有与活塞泵配合的驱动电机。本发明采用水冷的方式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有助于渗透测试进行,且不会产生噪音影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渗透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化渗透测试工具。
背景技术
渗透测试是完全模拟黑客可能使用的攻击技术和漏洞发现技术,对目标系统的安全作深入的探测,发现系统最脆弱的环节。渗透测试能够直观的让管理人员知道自己网络所面临的问题,渗透测试是一种专业的安全服务。在进行渗透测试过程中,经常会导致系统或运用高负荷运作,会使得主机持续高温,如不进行有效的散热,就容易导致主机损坏,终端渗透测试。现有的散热方式主要是通过风扇散热,散热能力不强,且主机高温时风扇高速旋转产生很大的噪音影响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化渗透测试工具,采用水冷的方式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有助于渗透测试进行,并且不会产生噪音影响使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化渗透测试工具,包括机箱及渗透测试主机,所述渗透测试主机安装于所述机箱内,所述渗透测试主机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的外侧设置有多条第一散热条,所述机箱内设置有制冷盒,所述制冷盒的一侧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设置有伸入到所述制冷盒内的导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设置有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片的外侧设置有多条第二散热条,所述机箱的一侧为第三散热片,所述第三散热片的内侧设置有多条第三散热条;
所述第一散热条的间隙之间缠绕有第一冷凝管,所述第二散热条的间隙之间与所述第三散热条的间隙之间缠绕有第二冷凝管,所述第一冷凝管内及所述第二冷凝管内均设置有冷却液,所述第一冷凝管的中段及所述第二冷凝管的中段均设置有活塞泵,所述机箱内安装有与所述活塞泵配合驱动所述冷却液在所述第一冷凝管内及所述第二冷凝管内循环的驱动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电机与活塞泵的配合,使冷却液在第一冷凝管及制冷盒内循环,使冷却液在第二冷凝管内循环,第一冷凝管的冷却液吸收渗透测试主机产生的热量,随后进入到制冷盒内冷却,不断循环降低渗透测试主机的热量,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为冷却液制冷,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通过第二散热片上的第二冷凝管将热量传递到第三散热片上,使更大散热面积的第三散热片快速散热,确保半导体制冷片能够稳定降温。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每一活塞泵均包括活塞筒、于所述活塞筒内滑动的推拉活塞、与所述推拉活塞连接且伸出所述活塞筒的活塞杆,每一活塞泵的底部均连通有正向单向阀及逆向单向阀,每一正向单向阀及每一逆向单向阀均与所述第一冷凝管及所述第二冷凝管的对应位置连通,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有椭圆驱动轮,所述椭圆驱动轮的一侧向内开设有椭圆限位滑槽,两个活塞筒相对设置与所述椭圆驱动轮的两边,每一活塞杆的自由端均设置有与所述椭圆限位滑槽滑动连接的滑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工作时,椭圆驱动轮转动带动活塞杆来回驱动推拉活塞,使冷却液从正向单向阀进入活塞筒,从逆向单向阀排出活塞筒,使冷却液在第一冷凝管及制冷盒内循环,使冷却液在第二冷凝管内循环。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箱的底侧为所述第三散热片,所述第三散热片倾斜向上设置,所述机箱的下端于所述第三散热片的两边均设置有竖向支撑板,所述第三散热片的外侧设置有第四散热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财经大学,未经云南财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32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