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化渗透测试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13246.9 | 申请日: | 202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214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杨雨;张献华;沈湘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财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G06N20/00 |
代理公司: | 昆明金科智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6 | 代理人: | 杨钊霞 |
地址: | 65022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器 学习 自动化 渗透 测试 工具 | ||
1.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化渗透测试工具,包括机箱(1)及渗透测试主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测试主机(2)安装于所述机箱(1)内,所述渗透测试主机(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散热片(3),所述第一散热片(3)的外侧设置有多条第一散热条(31),所述机箱(1)内设置有制冷盒(4),所述制冷盒(4)的一侧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41),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1)的冷端设置有伸入到所述制冷盒(4)内的导冷片(42),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1)的热端设置有第二散热片(43),所述第二散热片(43)的外侧设置有多条第二散热条(44),所述机箱(1)的一侧为第三散热片(5),所述第三散热片(5)的内侧设置有多条第三散热条(51);
所述第一散热条(31)的间隙之间缠绕有第一冷凝管(61),所述第二散热条(44)的间隙之间与所述第三散热条(51)的间隙之间缠绕有第二冷凝管(62),所述第一冷凝管(61)内及所述第二冷凝管(62)内均设置有冷却液,所述第一冷凝管(61)的中段及所述第二冷凝管(62)的中段均设置有活塞泵(7),所述机箱(1)内安装有与所述活塞泵(7)配合驱动所述冷却液在所述第一冷凝管(61)内及所述第二冷凝管(62)内循环的驱动电机(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化渗透测试工具,其特征在于:每一活塞泵(7)均包括活塞筒(71)、于所述活塞筒(71)内滑动的推拉活塞(72)、与所述推拉活塞(72)连接且伸出所述活塞筒(71)的活塞杆(73),每一活塞泵(7)的底部均连通有正向单向阀(91)及逆向单向阀(92),每一正向单向阀(91)及每一逆向单向阀(92)均与所述第一冷凝管(61)及所述第二冷凝管(62)的对应位置连通,所述驱动电机(8)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有椭圆驱动轮(81),所述椭圆驱动轮(81)的一侧向内开设有椭圆限位滑槽(82),两个活塞筒(71)相对设置与所述椭圆驱动轮(81)的两边,每一活塞杆(73)的自由端均设置有与所述椭圆限位滑槽(82)滑动连接的滑轴(7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化渗透测试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的底侧为所述第三散热片(5),所述第三散热片(5)倾斜向上设置,所述机箱(1)的下端于所述第三散热片(5)的两边均设置有竖向支撑板(11),所述第三散热片(5)的外侧设置有第四散热条(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化渗透测试工具,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三散热条(51)均呈水平设置,每一第四散热条(52)均沿所述第三散热片(5)的长度方向倾斜向上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化渗透测试工具,其特征在于:每一竖向支撑板(11)均为网孔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财经大学,未经云南财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324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