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联苯化合物衍生物混合物及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11924.8 | 申请日: | 202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1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阿部胜美;鲤江周作;大仓友也;上原卓也;大塚英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土谷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C211/54 | 分类号: | C07C211/54;C07C209/10;C07C209/84;C09K11/06;H01L51/50;H01L5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钲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2 | 代理人: | 李英艳;金惠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苯 化合物 衍生物 混合物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显示能够应对溶液工艺的高溶解性、并且作为电荷传输材料有用的有机半导体化合物,所述电荷传输材料通过电荷迁移率优异而能够实现显示良好电气特性的有机电子设备。一种包含下述通式(1)、通式(2)及通式(3)所示的对联苯化合物衍生物的混合物。【化1】;【化2】;【化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联苯化合物衍生物混合物及该混合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具有电荷传输性(电荷是指电子或空穴,以下相同)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设备备受关注(例如,专利文献1等)。包含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有机薄膜被期待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下,简称为有机EL元件)、太阳能电池或光传感器等光电转换元件、有机薄膜晶体管等有机电子设备,与使用无机半导体材料的情况相比,在轻质、元件制作的容易性(大面积化、柔软性)、批量生产性、廉价、材料·功能的多样性等等方面具有魅力。
对上述有机半导体材料、特别是能够形成有机薄膜的空穴传输性材料、电子传输材料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为了实现有机EL元件的实用化,对其元件结构进行了许多改良,通过将各种作用进一步细化而在基板上依次设置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而成的场致发光元件,实现了高效率和耐久性(例如,专利文献3)。
在有机EL元件中,从两电极注入的电荷在发光层中复合而实现发光,但由于如何高效地将空穴、电子这两种电荷传递至发光层至关重要,因此电荷传输材料发挥的作用大。因此,需要具有电荷注入性高、迁移率大等性能的电荷传输材料。
另外,在光电转换的应用领域中也对包含上述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有机薄膜进行了研究,例如,具有使用有机薄膜的光电转换元件的太阳能电池是用于将太阳光能源转换为电能的人工设备,作为太阳能的有效利用技术至关重要。另外,作为摄像元件的图像传感器等受光元件不仅用于电视摄像头、智能手机搭载的摄像头,而且还开始用于驾驶辅助系统用途等,其用途、市场均在扩大。
但是,已知这些有机光电转换元件的转换效率通常明显低于使用无机半导体的情况。作为有机光电转换元件的转换效率低的原因,可列举载流子光生成的量子收率低、电荷迁移率小、电阻率大等,有助于提高转换效率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开发成为课题。
另外,在使用有机薄膜的有机电子设备的开发中,需要如上述那样电荷迁移率高的材料,其中,对于如下情况进行了各种报道,即,提高了用于形成有机薄膜的电荷传输材料的纯度,结果提高了有机EL元件的性能(例如,专利文献2),需要开发能够抑制因提高电荷传输材料的纯度所致的纯化成本增大,并能够提高性能的材料。
如上所述,目前还不能得到为了提高有机电子设备的特性而充分满足电荷传输材料所要求的诸多特性的材料。另外,在制造时采用溶液工艺进行制膜的情况下,需要相对于溶剂高度稳定的溶解性,但有时也会因对溶剂的溶解性差而不能实用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46484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089581号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8/062636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显示能够应对溶液工艺的高溶解性、并且作为电荷传输材料有用的有机半导体化合物,所述电荷传输材料因电荷迁移率优异而能够实现具有良好电气特性的有机电子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发明人等着眼于对联苯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了含有下述通式(1)、通式(2)及通式(3)所示的化合物的对联苯化合物衍生物的混合物及该混合物的制造方法。即,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技术方案。
1.一种包含下述通式(1)、通式(2)及通式(3)所示的对联苯化合物衍生物的混合物。
【化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土谷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保土谷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19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