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农药生产企业的废水处理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08082.0 | 申请日: | 202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63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周忠应;许义彬;张新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苏灵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11;G06V10/774;G06K9/62;C02F1/52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7 | 代理人: | 康晨 |
地址: | 22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农药 生产 企业 废水处理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农药生产企业的废水处理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智能制造产业,包括:获得不同剂量的絮凝剂对应的不同混凝图像集;对不同混凝图像集中的各图像絮凝区域的最终的聚类结果进行分析获得不同剂量的絮凝剂对应的絮凝评价值,从而确定絮凝剂的最合适剂量;根据最合适剂量控制废水处理系统对各批次的废水进行处理时添加絮凝剂的剂量,达到对农药生产企业全厂的废水处理全面控制目的。本发明通过对混凝图像聚类的效果进行评价,使得聚类得到的絮凝体更加符合真实的絮凝体的特征,从而使得最后获得的絮凝评价值更加准确;获得了废水处理最合适的絮凝剂的剂量,能够使废水净化彻底且不造成絮凝剂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农药生产企业的废水处理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农业种植方面对于农药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这导致了农药生产企业需要生产大量的农药,在生产农药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而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如果不对生产农药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直接进行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对于农药废水而言,混凝沉淀的主要作用是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粒子,对废水中大量的可溶性有机物去除率较低,因此该工艺主要运用于废水的预处理阶段,去除废水中的悬浮颗粒与胶体,降低色度。
在使用絮凝法处理农药废水时,由于不同农药产生的废水不同,即使是同一种农药产生的废水的浓度也不一定相同,因此在使用絮凝剂对废水进行处理时,添加多少剂量的絮凝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果剂量过小会使混凝沉淀的效果变差,如果剂量过大不仅仅会造成絮凝剂的浪费,而且会使絮凝剂残留在废水中。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农药生产企业的废水处理控制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农药生产企业的废水处理控制方法:采集加入不同剂量絮凝剂后废水的混凝沉淀过程中烧杯不同时刻的正面图像并灰度化,记为混凝图像;不同剂量絮凝剂对应的混凝图像组成不同的混凝图像集;对混凝图像进行图像分割获得絮凝区域和液体区域;
基于BIRCH算法利用不同的最大样本半径阈值对絮凝区域进行多次聚类,一个聚类簇为一个絮凝体,所述絮凝体为聚类区域;基于每次聚类后的类内元素的差异和类间的差异分别获得第一评价值和第二评价值;根据每次聚类后各絮凝体内像素点的分布情况获得第三评价值;利用第一、第二、第三评价值获得每次聚类的聚类效果评价值;最大聚类效果评价值对应的聚类结果为最终聚类结果;
根据混凝图像集中各图像的絮凝区域的最终聚类结果获得混凝沉淀过程中絮凝体的数量达到最大时的时长,为第一时长,且所有絮凝体中像素点的数量和与第一时长的比值为初期絮凝速度;根据混凝图像集中各图像与初始废水图像的灰度均值的差值、各图像中絮凝区域的面积与液体区域的面积的比值获得各混凝图像对应的浑浊程度;基于各混凝图像集对应的初期絮凝速度和最大的浑浊程度获得不同剂量的絮凝剂对应的絮凝评价值。
优选地,所述采集加入不同剂量絮凝剂后废水的混凝沉淀过程中烧杯不同时刻的正面图像并灰度化,记为混凝图像包括:采集同一批次的废水均匀分装与不同的烧杯中,在各烧杯中加入不同剂量的絮凝剂;采集不同烧杯中的废水混凝沉淀过程中不同时刻的烧杯的正面图像,利用均值法对图像灰度化获得混凝图像,所述混凝图像中只包含烧杯。
优选地,所述基于BIRCH算法利用不同的最大样本半径阈值对絮凝区域进行多次聚类包括:絮凝区域中的像素点的坐标和像素点的灰度值组成像素点的基本特征;设定最大样本半径阈值的初始值和范围,以预设步长对最大样本半径阈值进行更新获得不同的最大样本半径阈值;利用不同的最大样本半径阈值依据像素点的基本特征对絮凝区域的像素点进行多次聚类,并基于每次聚类得到的聚类簇获得聚类区域。
优选地,所述获得第一评价值包括:根据每次聚类后每个聚类区域的像素点之间的基本特征的差异获得每个聚类区域的类内差异;每次聚类后各聚类区域的类内差异的平均值为每次聚类的第一评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苏灵农药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市苏灵农药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80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