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龙虾头尾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06020.6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42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丁安子;乔宇;汪兰;熊光权;吴文锦;石柳;李新;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2C29/02 | 分类号: | A22C29/0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杨宏伟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龙虾 头尾 分离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龙虾头尾分离装置,包括线性输送装置、辅助支撑装置、压紧装置和头尾分离装置,线性输送装置的输送面一侧设有用于容纳虾头的排列式凹槽,每个凹槽内放置一个小龙虾;辅助支撑装置设于上料工位的线性输送装置侧方,用于临时支撑小龙虾尾部;压紧装置设于头尾分离工位的线性输送装置上方,与辅助支撑装置衔接,用于将虾头压紧固定在凹槽内;头尾分离装置设于头尾分离工位的线性输送装置的侧方,用于将通过线性输送装置输送过来的小龙虾的尾部通过旋转方式分离。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性好,可以保证快速分离小龙虾头尾,又不会对虾尾造成过多损伤,因此生产的虾尾品质好,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龙虾头尾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小龙虾虾仁是小龙虾重要的加工制品。因无相关配套加工设备,小龙虾虾仁均采用人工剥制。由于小龙虾捕获的季节性,剥虾仁工人的流动性大,同时人工成本的逐年上涨、适龄工人的逐年减少,小龙虾虾仁剥制过程中存在用工难的问题。因此,为促进行业发展,减少小龙虾虾仁剥制用工量,开发小龙虾机械化剥制装置迫在眉睫。为实现小龙虾虾仁的机械化剥制,首先需要进行头尾分离。受限于小龙虾形态不规则、壳体硬度大等条件,现有小龙虾头尾分离技术结构复杂、成本高,执行动作多,加工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龙虾头尾分离装置,用于对已经电晕或者冻晕的小龙虾进行头尾分离,提高加工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小龙虾头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性输送装置,用于将小龙虾从上料工位输送到头尾分离工位,线性输送装置的输送面一侧设有用于容纳虾头的排列式凹槽,每个凹槽内放置一个小龙虾;
辅助支撑装置,设于上料工位的线性输送装置侧方,用于临时支撑小龙虾尾部;
压紧装置,设于头尾分离工位的线性输送装置上方,与辅助支撑装置衔接,用于将虾头压紧固定在凹槽内;
头尾分离装置,设于头尾分离工位的线性输送装置的侧方,用于将通过线性输送装置输送过来的小龙虾的尾部通过旋转方式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支撑装置为设于线性输送装置侧方的第一同步输送带,第一同步输送带与线性输送装置同步输送,使得虾尾搁置在其上与虾头保持同步,防止虾尾发生偏移,导致虾头脱离凹槽;第一同步输送带本身结构为常规输送带,与主输送带可以采用相同结构,也可以通过同步轮进行同步驱动,保持一致性。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装置为设于线性输送装置上方的第二同步输送带,且沿着输送方向,第二同步输送带和第一同步输送带部分重合,第二同步输送带的输送面与线性输送装置上凹槽底部之间距离略为小于虾头直径,以保持对虾头的压紧力,防止虾尾悬空时掉落或者头尾分离过程虾头脱离凹槽,导致分离失败。
使用时,通过人工方式或智能化机械手方式将被电晕或者冷冻至晕的小龙虾放置在线性输送装置一侧的凹槽内,虾头以背部向下姿态位于凹槽内,虾尾位于辅助支撑装置上,这样,随着线性输送装置输送过程中,小龙虾保持头部位于凹槽内的水平状态输送,输送到头尾分离工位时,通过压紧装置将虾头压紧,此时没有辅助支撑装置,虾尾处于悬空状态,且利用自身结构特性保持为“一字型”(如若虾头以背部向上姿态位于凹槽内,则此时虾尾将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呈蜷曲状态,无法进行后续操作);当虾尾运动到头尾分离装置时,通过头尾分离装置将虾尾扭转取下来,虾头随着线性输送装置输送到末端被集中收集。小龙虾通过头尾分离装置分离头尾前,可通过检测传感器(比如距离传感器)确定虾尾的存在,也可以通过设置固定间隔方式,比如头尾分离装置的启动间隔等于线性输送装置上凹槽的输送间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未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60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位制动灯铆接设备
- 下一篇:基于图神经网络的人体口服生物利用度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