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管廊集成模块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03246.0 | 申请日: | 2022-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2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华;刘宏;刘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建华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00;E02D15/02;E02D5/7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靳桂琳 |
地址: | 629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集成 模块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集成模块施工方法,属于管廊建设技术领域。该一种综合管廊集成模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管廊在已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两侧的已浇筑钢筋混凝土导墙上绑扎完钢筋后施工安装,且划分为多段安装施工,其施工步骤如下:S1:第一段平直段施工,施工方法分为如下步骤:1).弹线;2).运输滑轨及导向轨安装;3).舱内墙体模板支撑结构安装;4).部分配套功能车安装;5).集成顶板及支架安装;6).其余配套功能车安装;7).集成内墙模板安装;8).集成外墙模板安装;9).钢筋绑扎;10).混凝土浇筑。本申请施工工期较短且质量高,可实现后续防水、回填、地面恢复或者道路施工项目的提前投入和连续施工。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管廊建设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综合管廊集成模块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管廊,即管道的走廊,在大跨度舱道及底下通道经常需要采用到管廊的施工铺设,传统的管廊建设方法不能够提升施工的连续性,浇筑时候不能够保证混凝土成型的尺寸精准且难以达到所预想的观感体验,另外也不能够保证后续防水、回填、地面恢复或者道路施工项目的提前投入和连续施工。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集成模块施工方法,旨在改善传统的管廊施工工期较长且施工成型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集成模块施工方法,管廊在已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两侧的已浇筑钢筋混凝土导墙上绑扎完钢筋后进行施工安装,且划分为多段安装施工,其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S1:第一段平直段施工,具体施工方法细分为如下步骤:
1).弹线,弹出舱道中心线和两条地滑轨安装线以及两条墙体模板安装高度控制线,其中,两条地滑轨安装线和两条墙体模板安装高度控制线均关于舱道中心线对称设置,且两条墙体模板靠近已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的内底部两侧边处,两条墙体模板安装高度控制线位于两个已浇筑钢筋混凝土导墙的背离面上部;
2).运输滑轨及导向轨安装,在所述步骤1)中的舱道中心线处铺装集成顶板安装、拆除、运输车导向轨道,在两条地滑轨安装线处铺装载重导向轨,在两条墙体模板安装高度控制线处铺装集成外墙模板运输轨道;
3).舱内墙体模板支撑结构安装;
4).部分配套功能车安装,在所述步骤2)中的集成顶板安装、拆除、运输车导向轨道处安装集成顶板及架体安装、拆除、运输车,在两条集成外墙模板运输轨道处安装集成外墙模板拆除、运输、安装车;
5).集成顶板及支架安装,将第一块集成顶板及支架吊运置挂于所述步骤4)中的集成顶板及架体安装、拆除、运输车上,利用集成顶板及架体安装、拆除、运输车将第一块集成顶板及支架转移至指定位置后进行高度和方位的调整,再使得集成顶板及支架中的支腿复位并能贴合舱道内底部,重复本步骤继续进行第二块集成顶板及支架的安装,在安装时将第一和第二块集成顶板及支架的安装对齐,在第二块集成顶板及支架安装后,将第二块集成顶板及支架中的顶板与第一块集成顶板及支架中的顶板利用旋转螺杆和连接支腿进行加固,再继续重复本步骤的操作方式可完成第一段平直段施工中的所有集成顶板及支架的吊运安装;
6).其余配套功能车安装,在所述步骤5)中所有集成顶板及支架安装完毕后,再在两排支架的相离侧安装舱内配套功能车的平衡导轨支架安装,然后在每条舱内配套功能车的平衡导轨支架和所述步骤2)中对应的载重导向轨上共同安装上集成模板拆除、运输、安装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建华,未经刘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32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