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棒材用探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02958.0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58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张青;鲍新城;余虎;贺文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南钢通恒特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045 | 分类号: | G01N33/2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郑博文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棒 探伤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金属棒材用探伤系统,其涉及探伤检测的领域,其包括两组用于传输金属棒材的输送装置以及位于两组输送装置之间的探伤装置,探伤装置包括滑座、调节台以及若干探伤设备,调节台滑移设置在滑座上,若干探伤设备均通过安装机构设置在调节台上,滑座上设有驱动调节台沿垂直于金属棒材的传输方向滑移的调节机构,探伤设备上设有用于供金属棒材穿过的检测孔,调节台上设有用于将检测孔的中心轴线对准金属棒材的中心轴线的自动对位机构。本申请具有自动更换探伤设备以实现对金属棒材的全方位检测的效果,提高了对金属棒材的探伤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探伤检测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棒材用探伤系统。
背景技术
探伤检测是指探测金属材料内部的裂纹或缺陷。目前,常用的探伤方法有X光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涡流探伤、渗透探伤(着色探伤)、探伤、荧光探伤等方法;不同的探伤方法的用途不同,目前,为实现对金属棒材的全方位检测,一般需要使用多种探伤设备对金属设备进行探伤检测。
相关技术中,在金属棒材铸造完成后,一般利用探伤设备对其进行探伤检测。由于金属棒材的重量较重,为了方便对金属棒材检测,因此在车间内,一般在探伤设备的两侧设置有金属棒材支撑输送设备,以便于探伤设备对金属棒材进行探伤检测。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由于不同探伤方法的用途不同,当需要对金属棒材进行全方位检测时,需要人工将两个金属棒材支撑输送设备之间的探伤设备进行搬运更换,耗时费力,大大降低了对金属棒材的探伤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有助于提高对金属棒材的探伤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金属棒材用探伤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金属棒材用探伤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棒材用探伤系统,包括两组用于传输金属棒材的输送装置,还包括位于两组所述输送装置之间的探伤装置,所述探伤装置包括滑座、调节台以及若干探伤设备,所述调节台滑移设置在所述滑座上,若干所述探伤设备均通过安装机构设置在所述调节台上,所述滑座上设有驱动所述调节台沿垂直于金属棒材的传输方向滑移的调节机构,所述探伤设备上设有用于供金属棒材穿过的检测孔,所述调节台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检测孔的中心轴线对准金属棒材的中心轴线的自动对位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利用安装机构将若干探伤设备安装在调节台上,然后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探伤设备,以便利用调节机构驱动调节台沿垂直于金属棒材的中心轴线滑移至合适位置,最后利用自动对位机构将探伤设备上的检测孔的中心轴线对准金属棒材的中心轴线,以便于对金属棒材进行探伤检测;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探伤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自动将所需的探伤设备移动至合适位置,有助于实现对探伤设备的全方位检测,以代替人工搬运探伤设备,省时省力,提高了对金属棒材的探伤检测效率。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安装机构包括若干安装座,若干所述安装座分别与若干所述探伤设备一一对应,所述探伤设备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调节台上设有两个相对的导轨,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在所述导轨上滑移的导向轮,所述安装座通过锁定组件与所述调节台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先将探伤设备放置在安装座上,并利用螺栓将安装板固定在安装座上,进而将探伤设备固定在安装座上;然后人员可借助叉车将安装座放置在调节台上,并将导向轮与导轨滑移配合,此时人员推动安装座,以便将安装座放置在调节台上的合适位置,最后人员通过锁定组件将安装座固定在调节台上,即实现了对探伤设备位于调节台上的定位。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锁定组件包括电缸、锁定块以及气囊环,所述安装座内设有用于容纳电缸的腔体,所述安装座朝向调节台的侧壁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伸缩孔,所述电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伸缩孔并与所述锁定块相连,所述调节台上设有供所述锁定块插入的锁定槽,所述气囊环盘旋设置在所述锁定块的侧壁上,所述锁定槽的槽壁设有供所述气囊环插入的环槽,所述腔体内设有用于为所述气囊环提供气源的供气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南钢通恒特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南钢通恒特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29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功率无线传能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使用感应耦合部的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