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上油田破乳消泡综合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02707.2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84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胡廷;陆原;程艳;魏强;张国欣;杨记涛;兰夕盈;李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天津)油田化工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33/04 | 分类号: | C10G33/04;B01D19/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睿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51 | 代理人: | 王融生 |
地址: | 300450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上 油田 破乳消泡 综合 处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海上油田破乳消泡综合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海上油田破乳消泡综合处理剂具有良好的原油消泡效果,同时针对渤海稠油油田具有较好的破乳效果,能够同时起到破乳和消泡的作用。其制备方法较为简单,工艺要求不高,易于批量生产,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领域中用的一种化学助剂,特别是一种海上油田破乳消泡综合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海上油田相比陆地油田,存在空间狭小,原油处理流程时间短、后期设备改造和添加困难等先天劣势,对化学助剂性能有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油田三次采油、大泵提液等增产技术的应用,原油含水率逐步升高。原油成分中本身存在的天然乳化剂如胶质、沥青质、固体颗粒等,以及驱油过程中加入的各种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等,导致产出液粘度上涨,成分日趋复杂,乳状液稳定性增强。
消泡剂和破乳剂在海上油田均加注在综合管汇,起到产液脱气和脱水处理,是海上油田必不可少的化学助剂,目前针对原油的气液、油水分离大多单独开展消泡剂和破乳剂的研究。本发明从消泡剂和破乳剂结构研究作为切入点,提供了一种海上油田破乳消泡综合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不仅具有良好的消泡效率,同时兼具破乳能力,起到“一剂两用”的效果,达到降低药剂用量,节约成本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海上油田破乳消泡综合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海上油田破乳消泡综合处理剂,按照下述步骤制备获得:
步骤一、以二乙烯三胺和丙三醇为原料,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在设定的温度下通入计量的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反应后,加入醋酸调节pH值,过滤得综合处理剂主剂A。
步骤二、以端烯丙基聚醚和低含氢硅油为原料,聚醚不饱和键C=C:低含氢硅油Si-H摩尔比为(1~1.5):1,加入质量分数0.05%-0.1%的铂系催化剂,在设定的温度下反应制得综合处理剂主剂B。
步骤三、将100份二甲苯,40~60份综合处理剂主剂A,5~15份综合处理剂主剂B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80-90℃,搅拌反应1-2h;再加入1-5份交联剂,控温在90-110℃,反应2-3h,降温即可制得所述的海上油田破乳消泡综合处理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一中,先将定量的二乙烯三胺和丙三醇加入反应釜中,加入占总物料质量0.3-0.5%的氢氧化钾,搅拌升温到85-95℃后,抽真空15-30分钟;再温度升到110-130℃,滴加环氧丙烷,滴加时间1-2小时,滴加完成后反应1-2h。再滴加环氧乙烷,滴加时间1-2小时,滴加完成后反应0.5-1h。降温至60℃,加入醋酸调节pH值为7,搅拌30min,采用200目滤网进行过滤,制得综合处理剂主剂A。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二中,将端烯丙基聚醚和低含氢硅油按照聚醚C=C:低含氢硅油Si-H摩尔比为(1~1.5):1,加入反应釜中,鼓入氮气进行保护,搅拌并升温至80-110℃。加入质量分数0.05%-0.1%的铂系催化剂,控制温度在90-120℃,于常压反应1-3小时,制得综合处理剂主剂B。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二中,所述低含氢硅油结构通式如下式I所示:
其为甲基封端的含氢聚二甲基硅氧烷化合物,粘度在25℃时为100-250cP,含氢量质量比:0.1~0.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二中,所述端烯丙基聚醚,其结构通式如下式II所示:
其不饱和度为0.001-0.003mol/g,m=3-10,n=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天津)油田化工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海油(天津)油田化工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27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