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作蜂巢折弯板材的生产工艺及其蜂巢板材生产线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95941.7 | 申请日: | 202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33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赖集祥;谢爱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凯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9/00 | 分类号: | B29C69/00 |
代理公司: | 东莞技创百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08 | 代理人: | 邱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作 蜂巢 折弯 板材 生产工艺 及其 生产线 | ||
本发明涉及材料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作蜂巢折弯板材的生产工艺及其蜂巢板材生产线,包括对原材料进行熔融处理→通过挤出模具将熔融处理的原材料制成蜂巢板材条→采用带有压延板的压延装置进行出料→采用横切的方式将蜂巢板材条切割成对应尺寸的蜂巢板材→对蜂巢板材弯折所对应的折痕位置处进行加热→将折痕加热后的板材通过定型模具进行弯折定型→冷却制成折弯板材成品;能够为蜂巢板材的出料进行充分冷却;能够降低蜂巢板材条局部受力,提高出料后蜂巢板材的平直度;能够降低对蜂巢板材切割过程中切割面的受力面积,使蜂巢板材切割面保持完整度;蜂巢板材在进行弯折过程中不会对蜂巢板材其它部位造成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作蜂巢折弯板材的生产工艺及其蜂巢板材生产线。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材料的应用有了更深层次的概念,使得材料应用的灵活性逐步提高;目前,在行李箱的结构设计上,需要采用硬性的板材,而为了提高行李箱整体设计的线条完美度,在板材的选用上,由于热塑性板材通过高温成型,能够制作成各种形状,且具有高强度的支撑效果,因此多选用热塑性材料来制作行李箱,尤其是各种性能都较好的abs材料和pp材料;
随着人们对材料本身的节约意识逐步提高,为了保证在节约材料的基础上也能够保证材料本身的强度,会将板材制作成内部具有蜂巢结构的蜂巢板材,但是现有技术针对于蜂巢板材的折弯成型工艺还存在不足,传统的蜂巢板材成型工艺是通过挤出机结合具有蜂巢阻挡结构的模具来实现,而成型后的板材若采用冲压工艺进行折弯,冲压后的蜂巢板材内部蜂巢结构将造成一定的折弯变形;且传统蜂巢板材成型工艺主要通过两个辊轮机构来实现板材的压延出料,两个辊轮滚动过程中,若对蜂巢板材的摩擦程度不同,或者两个辊轮转速不同,将导致蜂巢板材压延出料后具有一定的弧度,不便于蜂巢板材沿着平行于蜂巢通孔的方向弯折;对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制作蜂巢折弯板材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对原料进行熔融处理,将用于制作蜂巢折弯板材的原料加入到高温搅拌釜中进行处理,使材料处于熔融状态;
步骤2,模具成型,设计一带有蜂巢结构的挤出模具,采用挤出机将挤出模具与高温搅拌釜进行对接,使高温搅拌釜内熔融状态下的材料进入到挤出模具内,通过挤出模具后冷却形成蜂巢板材条;
步骤3,压延出料,设置一压延装置,压延装置包括上、下两条链条传送机构,在两条链条传送机构上分别传动连接多个压延板,两条链条传送机构之间通过压延板形成能够拉取板材的间隙,挤出模具内的蜂巢板材条挤出后,将其水平对接到压延装置头部,使蜂巢板材条充分冷却后从压延装置尾部出来;
步骤4,切料,设置一切割平台,在切割平台上设置一刀切装置对接于压延装置尾部,刀切装置采用横向走刀方式,蜂巢板材条从压延装置尾部出来后,通过刀切装置将蜂巢板材条切割成片状的蜂巢板材;
步骤5,折痕加热,设置一定位支架用于放置蜂巢板材,使蜂巢板材折弯所对应的折痕位置处于悬空状态,然后采用加热条紧靠蜂巢板材的折痕位置处,对蜂巢板材折弯所对应的折痕位置进行加热50s-70s后取下;
步骤6,将折痕加热后的蜂巢板材放置到相应的定型模具上进行弯折定型,然后通过自然冷却或采用冷却液对其进行冷却,使蜂巢板材冷却定形,制成折弯板材成品。
优选地,在步骤3中,压延装置与挤出模具之间设置一冷却的间距,并在该间距上设置一冷却水槽,使经过的蜂巢板材条充分冷却。
优选地,在步骤4中,刀切装置的前、后方分别设置有可升降的下压板,蜂巢板材条进入到切割平台上后,通过两个下压板将蜂巢板材条压住,在驱动刀切装置将蜂巢板材条进行切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凯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凯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59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