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村灰水循环利用一体化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292810.3 | 申请日: | 2022-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5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 发明(设计)人: | 董丽伟;许春莲;白璐;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01/30;C02F101/16;C02F3/12;C02F1/7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符继超 |
| 地址: | 10001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村 水循环 利用 一体化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村灰水循环利用一体化处理系统,包括强化预处理池、跌水池、多效滤池、消毒池、进水管、出水管和布气管;其中,强化预处理池为圆筒型;跌水池沿强化预处理池壁呈闭合环形设置;多效滤池沿强化预处理池壁呈半环形设置于跌水池的下方;消毒池沿强化预处理池壁呈半环形设置于跌水池的下方,且与多效滤池呈闭合环形设置;进水管设置于强化预处理池的底部;出水管设置于消毒池的底部;布气管沿多效滤池呈半环形设置于多效滤池中部,且布气管的两个端口分别与消毒池的大气联通。本发明滤池呈环形结构,实现滤池布水均匀,无死角;系统无动力消耗,维护管理简单,采用一体化结构形式,搬运和安装方便,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农村灰水循环利用一体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越来越重视,我国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研发、标准政策制定及项目实施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大部分以达标排放为主。经验表明,单纯的追求达标排放不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
在治理方式上,目前农村生活污水以黑水、灰水混合处理为主。其中,农村生活灰水是指农村居民家庭日常清洁、厨房清洗、洗澡、洗衣等产生的低浓度生活污水。在整个处理过程中,人粪尿等高浓度水被厨房水和洗浴洗衣水等低浓度水的灰水稀释,而原本污染物浓度低的灰水被污染,处理难度加大,费用增加。
近年来,污水分质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理念不断加深,在满足条件的地区,对产生量较大的灰水单独收集处理不仅能更好的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实现成本降低,更能满足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处置的现实需求。
现有灰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和生态处理技术。其中,物理处理主要采用砂滤池和膜过滤技术;化学处理主要采用絮凝+沉淀技术;生物处理主要采用生物膜法,如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MBBR等技术;生态类处理主要采用人工湿地、生态滤池、土壤渗滤等方式。
但是,现有灰水处理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物理处理技术:单纯的砂滤池处理技术容易引起滤池堵塞,需定期反冲洗,运维成本高;膜过滤技术虽然处理效果好,但是一次投资及运维成本高,且对运维人员的水平要求相对较高,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很难长效运行。
2、化学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药剂投加的方式去除污染物,运行成本高,且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污泥量大,处理困难,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3、生物处理技术:对曝气量的要求比较高,低浓度的生活污水不易形成生物膜,且活性生物难以人为控制,运行维护的灵活性差。
4、生态处理技术:建设运维费用低,维护管理相对简单,适合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特点,在实际工程中一般与生物处理技术结合使用,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但是生态处理技术的污染物处理负荷低,占地面积大,对于用地紧张的农村地区造成局限。
5、目前我国农村灰水的处理方式大多是处理后排放或用于灌溉,由于灌溉具有季节性,在非灌溉季节存在水资源浪费和对周边环境的二次污染等问题。
6、目前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基本无消毒环节,对出水的大肠杆菌情况基本不监测,因此从回用角度有潜在的安全风险。
7、目前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备均以达标排放,污染物高效去除为主,对于大多数有回用要求的农村地区,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与目前污水低碳处理要求不符。
因此,如何研发一种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简单、符合我国农村特点的农村灰水循环利用一体化处理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村灰水循环利用一体化处理系统,处理后污水的回用途径主要是作农田、绿地灌溉和生活杂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28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