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流体自激压力脉冲震荡解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77481.5 | 申请日: | 202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7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添佳;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锦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1/00 | 分类号: | E21B31/00;E21B43/34 |
代理公司: | 合肥华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0 | 代理人: | 陈晶晶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安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流体 压力 脉冲 震荡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脉冲震荡解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井下流体自激压力脉冲震荡解堵装置,包括解堵吸收管,所述解堵吸收管的上侧设置有震荡机构和吸收机构,所述震荡机构包括脉冲发生器和定位管,所述脉冲发生器的一端设置有脉冲传递信号线,所述脉冲发生器的一侧设置有操控面板,所述脉冲传递信号线的中间设置有定位堵头。本发明通过打开脉冲发生器使得脉冲信号通过脉冲传递信号线传送到末端,通过操控面板可以对脉冲发生器进行调节从而使得脉冲大小可以调节,当脉冲到达末端时,脉冲通过定位管本体外侧下端开设的若干排第二脉冲波激射孔激射出去,对周边被污染的近井地带油层进行解堵,增加近井地带油层的渗透率,提高油井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脉冲震荡解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井下流体自激压力脉冲震荡解堵装置。
背景技术
自然界中的石油通常存储在地下的储层中,储层是储存油气并能允许油气在其中通过的有储集空间的岩层。石油开采是指将储层中油气从储层流入井底,并从井底提升到井口的过程和方式。常用的开采方法是通过采用具有驱替液形式的另一种介质直接置换,该另一种液体通常为水、或者气体。在压力下,驱替液体进入注入井并被注入储层岩石中,在油井产率较低时,通常需要进行各种增产作业。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在此开发阶段,油田一般均存在高采油速度、高采出程度、高含水的三高以及单井日产量低、地层压力低、井筒动液面低的三低特点。随着开发难度的增加,措施效果愈来愈差,挖潜能力越来越小,特别是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更加困难。
而现有工作人员大多采用单一的酸化、压裂等解堵工艺措施,而此方法存在有效作用距离短、井底残液和杂质排不尽或不与某些堵塞物反应而无法排出等缺点,不能有效的起到排堵作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井下流体自激压力脉冲震荡解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流体自激压力脉冲震荡解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井下流体自激压力脉冲震荡解堵装置,包括解堵吸收管,所述解堵吸收管的上侧设置有震荡机构和吸收机构,所述震荡机构包括脉冲发生器和定位管,所述脉冲发生器的一端设置有脉冲传递信号线,所述脉冲发生器的一侧设置有操控面板,所述脉冲传递信号线的中间设置有定位堵头,所述定位管包括定位管本体,所述定位管本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头,所述第一外螺纹头的外侧设置有内螺纹圈,所述定位管本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外螺纹头,所述定位管本体外侧的下端开设有若干排第二脉冲波激射孔。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脉冲发生器和操控面板固定连接,所述脉冲发生器和脉冲传递信号线固定连接,所述脉冲传递信号线和定位堵头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管本体和第一外螺纹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螺纹头和内螺纹圈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管本体和第二外螺纹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外螺纹头和定位堵头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解堵吸收管包括解堵吸收管本体,所述解堵吸收管本体的上侧边缘处设置有一组挂环,所述解堵吸收管本体内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定位管本体腔,所述解堵吸收管本体内部位于定位管本体腔的外侧开设有长水管限位槽,所述解堵吸收管本体的中间开设有吸收腔,所述解堵吸收管本体的外表面位于吸收腔的外侧开设有若干个吸收孔,所述解堵吸收管本体下端位于定位管本体腔的外侧开设有若干排第一脉冲波激射孔。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解堵吸收管本体和挂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管本体腔和定位管本体相匹配。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脉冲波激射孔和第一脉冲波激射孔相匹配,所述吸收腔和长水管限位槽相互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锦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锦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74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