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量子遗传的模糊C均值聚类中心生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72644.0 | 申请日: | 2022-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8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凌子琪;金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N10/00;G06N3/12;G06N10/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量子 遗传 模糊 均值 中心 生成 方法 | ||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是一种常用的无监督学习算法,常用于各类模糊问题的聚类分析中,由于某些问题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通常使用模糊理论进行处理。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遗传的模糊C均值聚类中心生成方法,结合了智能优化算法中的遗传算法和量子理论,通过量子种群的迭代寻优找到最优的初始聚类中心,避免了人为选取聚类中心的不确定性,提高了收敛效率及收敛精度。
技术领域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是一个经典的无监督学习算法,主要使用在各种模糊问题的聚类分析中,由于某些问题同时存在着糊性和不确定性,所以一般采用模糊理论进行处理。本发明提出了一个基于量子遗传的模糊C均值聚类中心生成方案,融合了智能优化计算中的遗传算法和量子理论,并利用对量子种群的迭代寻优得到了最佳的的初始聚类中心,从而减少了人为选取聚类中心的不确定性,大大提高了收敛效率及收敛准确度。
背景技术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是以模糊数学理论为依据的聚类方法,其通常用来描述具有不确定性的模糊问题,如人的性格特征、天气的冷热程度等。模糊理论引入了隶属度的概念,用来描述某个对象属于某个集合的程度或概率。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是一个软聚类工具,有着比K-means算法更灵活的特点。因为在多数情况下,问题空间内的对象无法明确地被分配到某一类中,因此要对每个对象计算出属于每个类的隶属程度。然而,同传统K-means算法一样,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受初始质心选取的影响非常大,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陷。
量子遗传算法,是一个使用量子理论的遗传优化算法,在传统的遗传算法中,种群由染色体个体组成,经过选择、交叉、变异等遗传算子计算后更新种群,使种群得到进化,从而找到最优解。如在量子遗传算法中,将遗传算法的染色体用量子方式表达,而进化过程则是利用量子旋转门将量子态进行反转使之进化,因此,量子遗传算法具有量子计算的特征,有着良好的寻优性能。
针对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受原始聚类中心影响大的问题,以及量子遗传算法具有较优秀的全局寻优能力的优势,本发明提出了一个基于量子遗传的模糊C均值聚类中心生成方法,使量子遗传算法搜索到的最优解可以成为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有效地提高了聚类算法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遗传的模糊C均值聚类中心生成方法,能够通过量子遗传算法的全局优势搜索到最优的初始聚类中心,提高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聚类效果。发明内容如下:
(1)使用模糊熵度量染色体的适应度:使用模糊熵作为模糊集模糊程度的度量,模糊熵由下式给出:
使用下式来评估第i个聚类的模糊程度:
在本发明中通过计算聚类的模糊度来获得每个常规染色体的适应度,结束迭代后选择最优的染色体作为聚类中心进行模糊C均值聚类;
(2)使用量子遗传算法生成初始聚类中心:首先初始化量子种群,量子种群中每个量子染色体的所有状态都有相同的概率被测量。测量完成后,创建常规染色体群体,并通过计算相应聚类的模糊度来获得每个常规染色体的适应度。然后,通过应用量子旋转门,量子种群沿着最优量子染色体的方向进化,直到达到停止标准。最后,以最佳常规染色体对应的聚类中心为初始聚类中心,进行模糊聚类,最终检测出模糊聚类。具体算法步骤如下: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引入了模糊熵作为适应度函数,以最小化用于度量聚类模糊性的模糊熵函数;经过量子遗传算法生成的初始聚类中心具有最优的适应度,能够使FCM算法摆脱人为选取聚类中心的不稳定性,提高聚类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FCM算法流程图
图2为基于量子遗传的FCM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26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