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环保精炼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64234.1 | 申请日: | 2022-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4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梁伟豪;余革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创利有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64 | 分类号: | C21C7/064;C21C7/04;C21C7/068;C21C7/06;C21C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立信智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812 | 代理人: | 张文哲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环保 精炼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环保精炼剂,精炼剂由铝、氧化钙、氧化铝、二氧化硅和氧化镁组成,质量份数比为铝:氧化钙: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镁=(23.0‑27.0):(20.0‑30.0):(25.0‑35.0):(2.0‑5.0):(2.0‑8.0),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按照质量份数比选取铝、氧化钙、氧化铝、二氧化硅和氧化镁在真空反应釜内干燥、粉碎和筛分,得到混合料;2)将步骤1)所得混合料采用压力成型造粒法制成颗粒,该颗粒的粒度为5‑50mm;3)将步骤2)所得颗粒采用防潮袋密封保存,即可。本发明的精炼剂能够除去钢铁中的非金属杂质,从而保证钢铁冶炼的品质,而制备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熔炼,从而有效地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炼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环保精炼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炉外精炼把传统的炼钢分成两步,第一步叫初炼,在氧化性气氛下进行炉料的熔化、脱磷、脱碳和主合金化;第二步叫精炼,在真空、惰性气氛或可控气氛下进行脱氧、脱硫、去除夹杂、夹杂物变性、微调成分、控制钢水温度等。炉外精炼在现代化的钢铁生产流程中已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尤其炉外精炼与连铸相结合,是保证连铸生产顺行,扩大连铸品种,提高铸坯质量的重要手段。
现有的针对钢铁冶炼使用的精炼剂均采用预熔型精炼渣,是指将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专用设备中利用高温在高于渣系熔点温度的情况下将原料熔化成液态,再冷却破碎后用于炼钢的精炼渣。因此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加热到很高的温度才能进行制备,造成能源的消耗量较高,因此不符合环保的要求,因此亟需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环保精炼剂,具有视网膜保健的效果,加工过程中最大程度保证原料的效果,有利于人体的吸收。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新型环保精炼剂,所述精炼剂由铝、氧化钙、氧化铝、二氧化硅和氧化镁组成,质量份数比为铝:氧化钙: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镁=(23.0-27.0):(20.0-30.0):(25.0-35.0):(2.0-5.0):(2.0-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精炼剂质量份数比为铝、氧化钙: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镁=23.0:20.0:25.0:2.0: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精炼剂质量份数比为铝、氧化钙: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镁=25.0:25.0:30.0:3.5:5.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精炼剂质量份数比为铝、氧化钙: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镁=27.0:30.0:35.0:5.0: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精炼剂质量份数比为铝、氧化钙: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镁=23.0:20.0:25.0:2.0:8.0。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新型环保精炼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按照质量份数比选取铝、氧化钙、氧化铝、二氧化硅和氧化镁在真空反应釜内干燥、粉碎和筛分,得到混合料;
2)将步骤1)所得混合料采用压力成型造粒法制成颗粒,该颗粒的粒度为5-50mm;
3)将步骤2)所得颗粒采用防潮袋密封保存,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真空反应釜的干燥温度为40-60℃,将原料的含水量干燥至0.5%以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真空反应釜的粉碎过程为粉碎桨叶的转速为300-500r/min,维持30min。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真空反应釜中筛分时采用100目的筛网进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压力成型造粒法具体采用真空挤压造粒机进行,造粒过程控制在室温状态下进行,空气湿度控制在30-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创利有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创利有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642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