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电池包、电池组的微通道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63104.6 | 申请日: | 2022-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9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子良;稽文岿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拓石油天然气技术(上海)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555;H01M10/6557;H01M10/6568;H01M10/6566 |
代理公司: | 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14 | 代理人: | 商福全 |
地址: | 20139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电池 电池组 通道 冷却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电池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池包、电池组的微通道冷却装置。它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个冷却肋板,各个冷却肋板外侧分别通过冷却连接组件相连,在冷却连接组件上分别设有冷却液进出口组件,在各个冷却肋板内均布设微通道,所述微通道包括并排设置在冷却肋板内的若干个流道,各个流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分别经导管与冷却液进出口组件相连通设置。它结构设计合理,具有冷却换热效率高、换热面积大、贴敷式冷却降温、空间利用率高、优化电池布局、增大电池容量、结构强度高、安全系数高、可按需调节尺寸、模块化设计、便于生产制造等优点,满足了电池在限定空间、时间内降温及低成本的需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池包、电池组的微通道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池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数据中心集成电池、能源储能电池、实验用微电池等多种行业。由于各用电设备续航能力与其配备的电池容量息息相关,设备电池不仅在能源转换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会直接影响其的稳定性,而且环境温度过低也会影响电池电力的转换效率降低,此而导致设备性能降低。因此,对于新技术电池温度控制显得至关重要。如若不能有效的将电池保持在正常工作温度下,会大大影响电池提供的电能,也会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影响其实用寿命。
目前,新技术电池组系统的热管理主要可分为四类,自然冷却、风冷、液冷、直冷。其中自然冷却是被动式的热管理方式,而风冷、液冷、直冷是主动式的热管理方式,这三者的重要差别在于换热介质的不同。采用风冷散热受环境温度影响大,在高温条件下散热效果不理想。而传统的水冷散热的方式仅靠在电池包底部设置冷却板对电池组进行强制换热,此方法虽可以降低电池的温度,但是受限于电池包或电池组空间与重量的限制。电池包底部接触冷却板,整体冷却需要热量自下而上的传导,这不仅延长了换热路径,降低换热效率,也使得电池包出现了明显的温度梯度差,导致电池包各处温度不均,部分区域的冷却效果却不佳。为了把电池包整体降低到允许温度下,需要消耗大量的冷源输入,且耗费很长的等待换热时间。
储能电池主流的热管理主要包括风冷和液冷两种方式,其中风冷设备较为多见,适用于通信基站等带电量、功率密度相对较小的储能项目。而液冷设备结构较风冷设备更为复杂,同时对于产品品质、温度控制程序的设计等要求也更高,其成本是风冷的几倍之多。基于此原因,本领域亟需一种在有限空间内高效解决电池冷却的新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电池包、电池组的微通道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它结构设计合理,具有冷却换热效率高、换热面积大、贴敷式冷却降温、空间利用率高、优化电池布局、增大电池容量、结构强度高、安全系数高、可按需调节尺寸、模块化设计、便于生产制造等优点,满足了电池在限定空间、时间内降温及低成本的需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电池包、电池组的微通道冷却装置,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个冷却肋板,各个冷却肋板外侧分别通过冷却连接组件相连,在冷却连接组件上分别设有冷却液进出口组件,在各个冷却肋板内均布设微通道,所述微通道包括并排设置在冷却肋板内的若干个流道,各个流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分别经导管与冷却液进出口组件相连通设置。
可选地,所述冷却液进出口组件包括进液管与出液管,各个流道的进口端经导管与进液管相连通,各个流道的出口端分别经导管与出液管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进液管与出液管的横截面呈圆管状、扁管状。
可选地,所述冷却肋板外形包括矩形面板、圆形面板或菱形面板。
可选地,所述冷却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所有冷却肋板的冷却连接板。
可选地,所述布设在冷却肋板内的若干个流道呈L形、U形、Z形、人字形或凸形排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拓石油天然气技术(上海)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高拓石油天然气技术(上海)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631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接触网验电接地装置
- 下一篇:服务器及多语言文本语义理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