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规模化电动汽车接入负荷边界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59975.0 | 申请日: | 202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80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赵家庆;庄卫金;田江;潘玲玲;耿建;吕洋;赵奇;黄学良;闪鑫;丁宏恩;张鸿;李峰;霍雪松;潘加佳;吴海伟;李春;王若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H02J3/32;G06F1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绘未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9 | 代理人: | 张红莲 |
地址: | 2150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规模化 电动汽车 接入 负荷 边界 方法 系统 | ||
一种规模化电动汽车接入负荷边界方法和系统,用于对不同道路区域的负荷边界进行调整,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道路区域的功能信息,功能信息包括:居民区、工业区与商业区;获取道路区域的配网数据,包括:电压信息与变压器整体负载率;根据道路区域的功能信息,对道路区域在不同时间下的变压器整体负载率调整为;获取道路区域的电动汽车状态,包括:驻留电动汽车数量、车流量信息、平均时速;根据道路区域的电动汽车状态与配网数据,对道路区域的变压器整体负载率再次调整为。本发明解决了规模化电动汽车接入下重要信息残缺,缺乏安全边界量化手段无法有效告警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新能源接入管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规模化电动汽车接入负荷边界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双碳”政策的推进,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缓解传统燃油车辆尾气碳排放的问题,但电动汽车数量的规模化增长引起的充电负荷将给区域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运行安全性带来挑战,用户充电行为及电网影响分析成为配电网运行和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近年来,随着海量充电桩信息的接入监测,负荷预测模型的成熟和有序充电的推广,有效的量化了规模化电动汽车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保证了电力相关部门需求侧管理的需求。
但此类监测分析仍然有以下缺点:
1、规模化电动汽车充电行为与配电网各独立区域功能信息息息相关,需考虑不同属性的区域电量负荷峰谷。
2、规模化电动汽车充电行为与配电网各独立区间的电动汽车车辆数据息息相关,而这些数据无法从传统电力数据中有效提取。
3、无法量化独立配电网区域的负荷安全边界,进而无法有效进行告警。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规模化电动汽车接入下重要信息残缺,缺乏安全边界量化手段无法有效告警的难题,进而提出一种规模化电动汽车接入负荷边界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规模化电动汽车接入负荷边界方法,用于对不同道路区域的负荷边界进行调整,其中,负荷边界包括:变压器整体负载率,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确定道路区域的功能信息,功能信息包括:居民区、工业区与商业区;
步骤2,获取道路区域的配网数据,包括:电压信息Ui与变压器整体负载率μi;
步骤3,根据道路区域的功能信息,对道路区域在不同时间下的变压器整体负载率调整为μi′;
步骤4,获取道路区域的电动汽车状态,包括:驻留电动汽车数量ci、车流量信息di、平均时速vi;
步骤5,根据道路区域的电动汽车状态与配网数据,对道路区域的变压器整体负载率再次调整为μi″;
步骤6,若变压器整体负载率超出预设阈值,进行预计过负荷预警。
进一步的,步骤1具体包括:
根据政府行政规划下的区间划分,确定道路区域的功能信息。
进一步的,步骤1具体包括:
根据配电网规划下的区间划分,确定道路区域的功能信息。
进一步的,步骤3具体包括:
步骤31:北京时间6点至北京时间9点,北京时间16点至北京时间23点,功能信息为居民区的道路区间的变压器整体负载率μi增加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99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