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完全降解多环芳烃植物的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51034.2 | 申请日: | 202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3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彭日荷;姚泉洪;王波;王宇;田永生;王丽娟;严培兰;高建杰;李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84 | 分类号: | C12N15/84;C12N15/53;C12N15/61;C12N15/60;C12N15/54;A01H5/00;A01H5/10;A01H6/20;A01H6/46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张晓敏;费开逵 |
地址: | 2011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完全 降解 芳烃 植物 培育 方法 | ||
一种可完全降解多环芳烃植物的培育方法,按照植物表达模式,对假单胞菌的多环芳烃降解基因簇及红球菌邻苯二酚降解基因簇进行优化重构,分别构建成不同的植物表达载体,然后通过农杆菌介导共转化到同一植物中。利用本发明,使微生物源的两组降解基因簇可在植物中进行表达,获得的转基因植物能够将多环芳烃降解产物转变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种植这种转基因植物能够提高其降解多环芳烃的能力,有利于修复被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治理土壤污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完全降解多环芳烃植物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多环芳烃(PAHs)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PAHs大多通过石油、煤等化石燃料以及木材、天然气、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纸张、作物秸秆、烟草等含碳氢化合物的物质经不完全燃烧或在还原性气氛中经热分解而生成。
许多PAHs具有显著的急性毒性和潜在的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多环芳烃化合物由于水溶性差,辛醇-水分配系数高,常被吸附于土壤颗粒上。因此,该类化合物易于从水中分配到生物体内,沉积层中土壤就成为PAHs的主要载体。多环芳烃在环境中不断积累,其半衰期少则2个月、多则几年。多环芳烃进入土壤后,由土壤表面污染进一步导致下层土壤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
利用植物治理土壤多环芳烃污染既节能又对环境相对安全。和微生物修复相比,植物修复更适应原地修复,它具有修复面积大、投资少、不破环场地结构、不引起地下水二次污染等优点,在对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处理中已显示明显的有效性,有的已经达到野外应用的水平。但是,由于植物对多环芳烃的羟化作用较弱,因此,对于多环芳烃的降解能力较低。
Peng RH等(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arabidopsis for remediation ofdifferent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using a hybrid bacterialdioxygenase complex.Metabolic Engineering,2014,26:100–110)先前的研究表明将萘双加氧酶系统转到植物后可以促进植物吸收多环芳烃,提升植物对多环芳烃的修复能力,然而,Henner P等(Phytotoxicity of ancient gaswork soils.Effect of polycyclic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on plant germination.Organic Geochemistry,1999,30:275-284)发现,多环芳烃羟化后产物,以及这些产物在植物中的进一步降解产物均可能产生毒性更强的中间产物,使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降低。
多环芳烃的降解取决于微生物产生加氧酶的能力,多环芳烃的最初氧化,即苯环加氧是控制PAHs生物降解反应速度的关键步骤。萘双加氧酶(naphthalene dioxygenaseNDO)系统参与萘的羟基化。萘加氧酶系统含有三个组分:铁硫黄素蛋白还原酶NahAa;铁氧还蛋白NahAb和加氧酶,加氧酶由大亚基NahAc和小亚基NahAd组成四聚体,电子从NAD(P)H通过铁硫黄素蛋白还原酶和铁氧还蛋白向加氧酶传送,促进加氧酶将两个氧原子加到萘的一个苯环上。对很多细菌中的NDO基因结构分析发现,萘加氧酶系统多由上述三个组份构成并且种间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说明萘双加氧酶系统普遍存在于自然界。
在多环芳烃等诱导下,细菌分泌的双加氧酶把氧加到苯环上,形成C-O键,再经过加氢、脱水等作用使C-C键断裂,苯环数减少,产生水杨醛,水杨醛在水杨醛脱氢酶催化下产生水杨酸,水杨酸可以通过水杨酸羟化酶催化合成邻苯二酚等小分子化合物,全过程需要10个基因参与,分别为NahAa,NahAb,NahAc,NahAd,NahB,NahC,NahD,NahE,NahF,和NahG(Peng RH.Microbial biodegradation of polyaromatic hydrocarbons.FEMSMicrobiology Reviews,2008,32:927–955),然而产生的邻苯二酚对植物具有很强的毒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未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10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