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冰区航行船舶专用淡水制取系统及操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48710.0 | 申请日: | 202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76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倪其军;侯小军;周爱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J1/00 | 分类号: | B63J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严梅芳 |
地址: | 21408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行 船舶 专用 淡水 制取 系统 操控 方法 | ||
一种冰区航行船舶专用淡水制取系统,包括冰水舱和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上设置有四个接口,一侧柴油机,另一侧连接冰水舱;第三管路通过分支管路连接温水缓冲舱,分支管路上安装淡水进温水缓冲舱控制阀,分支管路还通过淡水排舷控制阀连接排舷侧;温水缓冲舱的一侧通过第五管路与冰水舱连接,第五管路上依次串联有温水循环泵进口阀、温水循环泵和温水循环泵出口阀,温水缓冲舱的另一侧通过第六管路与用水点连通,第六管路上依次串联有生活水泵进口阀、生活水泵和淡水处理装置,用于在节能减排的前提下解决冰区航行船舶淡水制取及使用问题,并提供了有效的操控方法,为船上人员生产生活提供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操控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冰区航行船舶专用淡水制取系统及操控方法。
背景技术
船舶在远洋航行时,船上船员和工作人员生活会消耗大量淡水。淡水舱储存的淡水不足以支撑船舶自持力期间的淡水需求。往往在航行时启动海水淡化装置,补充大量的淡水。
海水淡化装置产生的淡水虽然满足国家淡水标准的基本要求,但是制取过程中消耗大量的电能,而且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淡水不多,需要长时间运行才能满足船上人员的生产生活需要。同时海水淡化装置产生的淡水温度较低,使用时需要进行加热,二次消耗能量。
船舶在冰区航行时,外界空气温度极低,海水会排析出盐分而结冰,这些冰中含有极少量的盐分,对于远洋的船舶来说是很好的淡水资源。这些冰块经过处理之后,可以供船上人员生产生活用,极大的提高了船舶的自持力,同时也大大解决船上人员的用水问题。
船舶远洋航行会消耗大量的燃油,船舶在航行时所有的能量来源都是燃油舱储存的燃油,船舶航行需要柴油机提供的动力以及电能,运行中的柴油机会通过冷却系统向外界大量散热,这些热量如果直接排出舷侧,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现在技术中的船舶建造都积极响应的节能减排号召,如何在节能减排的情况下,使用船舶外部冰块,通过自动控制向船舶提供淡水资源,是船舶设计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冰区航行船舶专用淡水制取系统及操控方法,从而可以用于在节能减排的前提下解决冰区航行船舶淡水制取及使用问题,并提供了有效的操控方法,为船上人员生产生活提供保障。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冰区航行船舶专用淡水制取系统,包括冰水舱和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上设置有四个接口,一侧的两个接口分别连接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分支成两路,并分别通过一号柴油机外界冷却水出机阀和二号柴油机外界冷却水出机阀与一号柴油机和二号柴油机连接,第二管路分支成两路,并分别通过一号柴油机外界冷却水进机阀和二号柴油机外界冷却水进机阀与一号柴油机和二号柴油机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另一侧的两个接口分别连接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第三管路上安装淡水回冰水舱控制阀,并直接与冰水舱上部连通,第四管路与冰水舱的底部连通,并在第四管路上串联有淡水冷却泵和淡水冷却泵进口阀;所述第三管路通过分支管路连接温水缓冲舱,所述分支管路上安装淡水进温水缓冲舱控制阀,所述分支管路还通过淡水排舷控制阀连接排舷侧;所述温水缓冲舱的一侧通过第五管路与冰水舱连接,所述第五管路上依次串联有温水循环泵进口阀、温水循环泵和温水循环泵出口阀,所述温水缓冲舱的另一侧通过第六管路与用水点连通,所述第六管路上依次串联有生活水泵进口阀、生活水泵和淡水处理装置。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冰水舱为船上结构舱室,冰水舱的顶面设置有舱口盖,所述冰水舱内部放入淡水、浮冰和碎冰。
所述冰水舱下方安装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的安装高度高于淡水冷却泵的吸入管口。
所述淡水回冰水舱控制阀和板式换热器之间的第三管路上安装有盐度控制器和一号温度控制器。
所述温水缓冲舱上安装有液位控制器和二号温度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87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