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上下不同类型的防腐耐久预制桩用多功能接头的成桩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44701.4 | 申请日: | 2022-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53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舒阳;陈彦君;田安国;冯立超;孙孝江;韦全余;杨桂萍;徐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舒阳 |
主分类号: | E02D5/30 | 分类号: | E02D5/30;E02D5/52;E02D5/58;E02D31/06;C04B28/02;C04B41/85;C04B111/24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刘喜莲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下 不同类型 防腐 耐久 预制 多功能 接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上下不同类型的防腐耐久预制桩用多功能接头的成桩方法,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上部下部的预制桩均采用实心结构,则下部的预制桩接触的土层含腐蚀性介质很少,采取造价高的实心方桩造成浪费问题和在打桩时,预制桩因无法抗拒桩土之间的摩阻力而导致涂层脱落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上下不同类型的防腐耐久预制桩用多功能接头的成桩方法,在上部防腐实心桩的表面设置Fe3O4@SiO2纳米涂层,避免像其他涂层材料在打桩时因无法抗拒桩土之间的摩阻力而导致涂层脱落的现象,下部节能管桩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处于无氧环境、不易腐蚀的环境,采用简易的预应力管桩或竹节桩,降低了整个桩的成本,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下不同类型的防腐耐久预制桩用多功能接头的成桩方法。
背景技术
为推动绿色施工,实现节能环保的建造方式,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桩因其施工快捷、方便,质量可控、环保等特点,在交通建设、工民建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专利CN213173702U公开一种两两预制桩之间的连接件,包括外筒、定位内筒、定位螺母以及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卡接件,所述外筒的顶面设置有用于定位待连接上预制桩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内筒置于所述外筒内部,所述卡接件通过所述定位内筒和所述定位螺母定位固定在所述外筒内;所述定位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待连接上预制桩内加强钢筋的外径且小于所述加强钢筋底部的定位头的外径,所述卡接件的卡口的内径小于所述待连接下预制桩内加强钢筋顶部的连接头的外径且大于所述连接头的脖颈部的外径。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便捷,同时能够抗横向载荷,有效提高两两预制桩之间接桩的稳定性。
该申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但是该申请中存在以下问题:1、在沿海地区地表下存在深厚的海淤泥土层,其上部3-4m厚的土层含水量较大,临近海滨地区甚至浸没海水中,随着潮汐变化其地下水位也随其发生变化,位于潮汐区土层中的预制桩受盐渍土腐蚀特别严重,结构的耐久性也受到严重威胁,采用上下同类型的预制桩进行连接,上部下部的预制桩均采用实心结构,则下部的预制桩接触的土层含腐蚀性介质很少,采取造价高的实心方桩造成浪费;2、预制桩并没有经过防腐处理,或者在预制桩的表层涂抹一层防腐涂层,但是在打桩时,预制桩因无法抗拒桩土之间的摩阻力而导致涂层脱落防腐失效的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下不同类型的防腐耐久预制桩用多功能接头的成桩方法,将预制桩分为上部防腐实心桩和下部节能管桩,上部防腐实心桩工作于土层含水量较大,受盐渍土腐蚀特别严重的海淤泥土层中,上部防腐实心桩采用改变混凝土成分的方法,提升了上部防腐实心桩的防腐蚀效果,同时在上部防腐实心桩的表面设置Fe3O4@SiO2纳米涂层,Fe3O4@SiO2纳米涂层与防腐桩本体构成一个整体,避免像其他涂层材料在打桩时因无法抗拒桩土之间的摩阻力而导致涂层脱落的现象,大大提升了上部防腐实心桩的抗腐蚀能力;下部节能管桩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处于无氧环境、不易腐蚀的环境,采用简易的预应力管桩或竹节桩,降低了整个桩的成本,节能环保;上部防腐实心桩和下部节能管桩通过钢制桩头和截面变换部件焊接,改变不同形状的截面变换部件就可以将不同类型桩连接起来,使用简单,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桩,进而减少制桩成本;采用视频采集单元和多种传感器采集数据,通过控制模块完成数据分析和决策,控制吊装组件、打桩机和焊接机械手工作,完成整个桩的起吊、沉桩、焊接,自动化程度高,最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舒阳,未经舒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47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