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42315.1 | 申请日: | 2022-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4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朱祥昆;刘研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02;B60H1/32;B60L58/33;B60L58/34;B60K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王雪娇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电池 汽车 整车 管理 系统 | ||
1.一种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相连通的电堆、第四电子水泵、第二膨胀水箱、第二散热风扇、第一五通阀、第二五通阀形成第一冷却液循环回路;
依次相连通的电堆、第四电子水泵、第二膨胀水箱、第一五通阀、第二板式蒸发器、第二五通阀形成的第二冷却液循环回路;
依次相连通的液冷板、第三电子水泵、第一膨胀水箱、第三散热器、第三散热风扇、第一五通阀、第二五通阀形成第三冷却液循环回路;
依次相连通的液冷板、第三电子水泵、第一膨胀水箱、第一五通阀、第二板式蒸发器、第二五通阀形成第四冷却液循环回路;
依次相连通的电动压缩机、水冷式冷凝器、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一三通阀、室外换热器、第一散热风扇、第二两通阀、第二电子膨胀阀、蒸发器、气液分离器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
依次相连通的正温度系数水加热器、第二电子水泵、暖风水箱、第三三通阀形成第五冷却液循环回路;
依次相连通的第一电子水泵、空压机、DC-DC、第二三通阀、第一散热器、第一板式蒸发器形成第六冷却液循环回路;
其中,当处于乘员舱制热+余热回收模式时,所述第六冷却液循环回路处于连通状态;
当处于乘员舱制热+电池加热模式或处于乘员舱制热+电堆加热模式时,正温度系数水加热器开始工作,并与第三三通阀和第二板式蒸发器、暖风水箱、第二电子水泵、水冷式冷凝器相互连通;
当处于乘员舱制热+电池余热回收模式时,第二板式蒸发器打开,第三冷却液循环回路和第五冷却液循环回路相连通;
当处于乘员舱制热+电堆余热回收模式时,第二板式蒸发器打开,第二冷却液循环回路和第五冷却循环回路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乘员舱制冷模式,其包括:
制冷剂流过:电动压缩机、水冷式冷凝器、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一三通阀、室外换热器、第一电子膨胀阀、蒸发器、气液分离器、电动压缩机;
其中,第一电子水泵不工作;
乘员舱制冷+电堆冷却模式,其包括:
制冷剂流过所述乘员舱制冷模式、所述第二冷却液循环回路以及:
电堆冷却液流过:电动压缩机、水冷式冷凝器、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一三通阀、室外换热器、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二板式蒸发器、气液分离器、电动压缩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乘员舱制冷+电池冷却模式,其包括:
制冷剂流过所述乘员舱制冷模式、所述第二冷却液循环回路以及:
所述第四冷却液循环回路连通,电池冷却液流过所述第四冷却液循环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乘员舱制热模式,其包括:
制冷剂流过:电动压缩机、水冷式冷凝器、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一三通阀、室外换热器、第一两通阀、第一板式蒸发器、气液分离器、电动压缩机
其中,所述水冷式冷凝器工作;
所述第五冷却液循环回路连通,暖风冷却液流过所述第五冷却液循环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散热风扇-电池冷却模式,其包括:
所述第三冷却液循环回路连通,电池冷却液流过第三冷却液循环回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散热风扇-电堆冷却模式,其包括:
所述第一冷却液循环回路连通,电堆冷却液流过所述第一冷却液循环回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PTC-电池加热模式,其包括:
所述第三冷却液循环回路连通,电池冷却液流过所述第三冷却液循环回路;
所述第二板式蒸发器打开,所述第五冷却液循环回路连通,所述第二板式蒸发器与所述第五冷却液循环回路相连通,所述暖风冷却液流过所述第五冷却液循环回路和所述第二板式蒸发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231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