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34414.5 | 申请日: | 202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2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嵘;郑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高新区正通特种材料厂 |
主分类号: | F16C33/62 | 分类号: | F16C33/62;F16C33/32;F16C19/16;C22C29/04;C22C29/06;C22C29/08;C22C29/1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钟轮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轴承,包括外圈、内圈和转动体(1),所述转动体(1)设置于外圈和内圈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和内圈分别与转动体(1)接触的部分采用硬质合金材料制成,其余部分采用非硬质合金材料制成,所述转动体(1)的硬度与硬质合金材料的硬度相近或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包括外支撑圈体(2)和内硬质合金圈(3),所述内硬质合金圈(3)镶嵌安装在所述外支撑圈体(2)内侧;所述内圈包括内支撑圈体(4)和外硬质合金圈(5),所述内支撑圈体(4)镶嵌安装在所述外硬质合金圈(5)内侧,所述转动体(1)活动设置在内硬质合金圈(3)和外硬质合金圈(5)之间,所述内硬质合金圈(3)和外硬质合金圈(5)均采用硬质合金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1)采用硬质合金、碳化硅、氮化硅、氮碳化硼、氧化锆或碳氮化钛基金属陶瓷制成,且转动体(1)的HRA硬度为82~95;所述外支撑圈体(2)和内支撑圈体(4)均为钢制成,外支撑圈体(2)和内支撑圈体(4)的HRC硬度为35~56,所述钢为轴承钢、45钢、A3钢、不锈钢、高温合金钢或低密度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合金材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成分组成:硬质相60%~94%、粘结相3%~40%和添加剂0~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相的晶粒度为0.2um~4.0um,硬质相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成分组成:碳化钨10%~100%以及碳化钛和/或碳氮化钛0~90%;所述粘结相为钴、镍或钴镍混合物;所述添加剂为碳化钽、碳化铬、碳化钒、碳化钼和碳化铌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合金材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成分组成:钴6%或11%~12%以及碳化钒0.2%~0.3%,余量为碳化钨,且碳化钨的晶粒度为0.2um;
或者所述硬质合金材料中碳化钽的重量百分比为4%~8%;
或者所述硬质合金材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成分组成:碳化钨60%~75%和粘结相25%~40%,且碳化钨的晶粒度为0.2um或4.0um;
或者所述硬质合金材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成分组成:镍15%~20%以及碳化铬3%,余量为碳化钨;
或者所述硬质合金材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成分组成:钴镍混合物12%~15%以及碳化铬0~3%,余量为碳化钨,且碳化钨的晶粒度为2um~3um;
或者所述硬质合金材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成分组成:碳化钨10%、粘结相25%~35%以及碳化钼8%,余量为碳化钛或碳氮化钛;
或者所述硬质合金材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成分组成:钴或镍3%~8%以及碳化钽0~4%,余量为碳化钨,且碳化钨的晶粒度为0.2um~0.8u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撑圈体(2)和内硬质合金圈(3)均设有相互配合的外镶嵌面,所述内支撑圈体(4)和外硬质合金圈(5)均设有相互配合的内镶嵌面;所述外镶嵌面和内镶嵌面均为直线形、L形、冂形或圆弧形,外镶嵌面和内镶嵌面均粗糙面;所述外支撑圈体(2)和内硬质合金圈(3)的外镶嵌面呈过盈配合,所述内支撑圈体(4)和外硬质合金圈(5)的内镶嵌面呈过盈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硬质合金圈(3)的外镶嵌面设有第一弧形凸起,所述外支撑圈体(2)的外镶嵌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凸起适配的第一凹槽;所述外硬质合金圈(5)的内镶嵌面设有第二弧形凸起,所述内支撑圈体(4)的内镶嵌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弧形凸起适配的第二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1)采用轻质材料制成,可得到高速轴承;所述轻质材料为碳化硅、氮化硅、氮碳化硼、氧化锆或碳氮化钛基金属陶瓷。
10.一种轴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轴承的使用环境和理化力学性能的要求,选择外支撑圈体(2)、内硬质合金圈(3)、内支撑圈体(4)、外硬质合金圈(5)和转动体(1)的材料;
计算并测试轴承在最大设计载荷下、热膨胀工况及热套合下,内硬质合金圈(3)和外硬质合金圈(5)不断裂的安全厚度;
根据试验结果加工出所需的外支撑圈体(2)、内硬质合金圈(3)、内支撑圈体(4)、外硬质合金圈(5)和转动体(1);
将内硬质合金圈(3)镶嵌安装在外支撑圈体(2)内侧,内支撑圈体(4)镶嵌安装在外硬质合金圈(5)内侧,转动体(1)活动安装在内硬质合金圈(3)和外硬质合金圈(5)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高新区正通特种材料厂,未经成都高新区正通特种材料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441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