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ILT5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23141.4 | 申请日: | 202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8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高爱琴;孙玉萍;王淑云;史闻静;张方;李娟;陈小徵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G01N33/574;A61K45/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宋海海 |
地址: | 250013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ilt5 直肠癌 诊治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ILT5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ILT5在CRC细胞中高表达,并且作为一种不良预后生物标志物,肿瘤源性的ILT5可以抑制T细胞的浸润,特别是CD8+T细胞的浸润,并引导TAMs的M2样极化,创造抑制性肿瘤免疫微环境。抑制肿瘤源性的ILT5可恢复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并抑制结直肠癌的进展。本申请的研究结果首次发现了ILT5在实体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并提出可以将ILT5作为结直肠癌潜在的免疫靶点和预后标志物,因此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之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ILT5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本发明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常见、第二致死性的癌症,占癌症相关死亡的病例的1/10。由于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被诊断时为晚期,难以治愈,包括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在内的系统治疗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策略。以PD-1/PD-L1通路为靶点的免疫治疗改变了实体瘤治疗的治疗模式。然而,由于结直肠癌独特的抑制性免疫微环境,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几乎没有观察到临床获益。因此,迫切需要探索肿瘤细胞如何调控免疫微环境,以开发新的免疫治疗靶点。
免疫球蛋白样转录子(ILT)5,也称为LILRB3/LIR3/CD85a,是激活和抑制性免疫球蛋白样转录子(ILT)家族的抑制性成员,调节免疫细胞的激活。ILT5主要表达于髓系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C)、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小鼠ILT5的同源基因是成对的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PIR-B)。有研究指出,ILT5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败血症和HIV感染中起到负性免疫调节因子的作用。然而,ILT5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ILT5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应用。本发明研究发现ILT5在CRC细胞中高表达,并且作为一种不良预后生物标志物,肿瘤源性的ILT5可以抑制T细胞的浸润,特别是CD8+T细胞的浸润,并引导TAMs的M2样极化,创造抑制性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抑制肿瘤源性的ILT5可恢复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TME)并抑制结直肠癌的进展。本申请的研究结果首次发现了ILT5在实体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并提出可以将ILT5作为结直肠癌潜在的免疫靶点和预后标志物。基于上述研究成果,从而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检测ILT5基因及其表达产物表达水平的物质在制备用于诊断、检测、监测或预测结直肠癌进展产品中的应用。
所述产品可以通过监测ILT5基因和/或ILT5表达产物的表达水平来诊断、检测、监测或预测结直肠癌进展,本发明通过试验研究发现,ILT5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同时结直肠癌中ILT5的高表达预示着较晚的疾病分期和较差的患者生存,即结直肠患者预后(包括OS和PFS)更差。
其中,所述ILT5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均可人源;更具体的,所述ILT5为肿瘤(结直肠癌)源性ILT5。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诊断、检测、监测或预测结直肠癌进展的产品,其包含基于高通量测序方法和/或基于定量PCR方法和/或基于探针杂交方法检测样品中ILT5的转录的物质;或者基于免疫检测方法检测ILT5蛋白表达的物质。
优选采用液相杂交、Northern杂交方法、miRNA表达谱芯片、核酶保护分析技术、RAKE法、原位杂交检测ILT5基因表达(转录)情况;
免疫检测方法优选包括Western blot、ELISA、胶体金试纸条和蛋白质芯片等;
所述样品可以为受试者结直肠相关样品,如结直肠细胞、组织以及血液、淋巴液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未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231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