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包铜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12762.2 | 申请日: | 2022-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90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邓顺柳;陈杨;杜鹏;刘旭锋;谢素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1/16 | 分类号: | B22F1/16;B22F1/054;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黄灿林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包铜 纳米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碳包铜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高分子化合物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α-松油醇,搅拌均匀,得到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S2,将铜粉加入到步骤S1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中,超声后搅拌均匀;
S3,将步骤S2得到的溶液均匀滴加在单晶硅片表面,加热使溶剂挥发,高分子化合物固化;
S4,将步骤S3得到的单晶硅片置于感应加热炉中,在真空和还原性气体氛围下感应加热,得到所述碳包铜纳米颗粒;
所述高分子化合物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0~200kD;所述聚丙烯腈为相对分子质量为150~200kD;所述α-松油醇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比为5~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铜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浓度为20~80 mg/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铜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粉为球形,粒径为50~1000 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铜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粉的加入量为每毫升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加入0.048~0.0.144 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铜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的功率为400~500 W,超声时间为0.3~0.5 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铜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加热的压强为200~300 Pa,加热功率为5~8 kW,加热时间为3~9 min。
7.一种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的碳包铜纳米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276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挖掘机模式挡位推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带有喷雾次数指示的驱动器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