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机主起落架梁接头裂纹原位修复与增强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08572.3 | 申请日: | 2022-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1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 发明(设计)人: | 舒送;宋圣强;张忠洁;范鑫;吕澜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营芜湖机械厂 |
| 主分类号: | B64F5/40 | 分类号: | B64F5/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王帅 |
| 地址: | 241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起落 架梁 接头 裂纹 原位 修复 增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材料加工技术及表面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飞机主起落架梁接头裂纹原位修复与增强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激光高能束原位修复与强化专家系统的形成;步骤二、起落架梁接头表面预处理;步骤三、裂纹损伤区域精准识别与处理;步骤四、裂纹损伤修复区域模型生成;步骤五、激光增材修复;步骤六、修复层表面光整;步骤七、激光喷丸强化;步骤八、表面防护;本发明在移动平台上集成了裂纹损伤识别处理系统、激光增材修复系统、激光喷丸强化系统,可同时实现裂纹损伤区域的精准去除、增材修复、以及后处理强化工艺,确保修复后服役性能要求,并且可原位实施相关技术,克服了关于起落架梁接头原位高性能修复的系列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加工技术及表面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飞机主起落架梁接头裂纹原位修复与增强方法。
背景技术
飞机起落架梁接头主要用于连接起落架支柱,将起落架载荷传递至起落架梁,是机体结构与起落架之间的重要连接构件。在飞机起降过程中承受的最大载荷可达±1.0×107N以上,在起降等关键飞行过程中承担重要角色,该部位裂纹损伤的发生,将严重影响飞行安全,并且该部位不可拆卸换装。因此,在飞机维修过程中起落架梁接头裂纹原位修复与增强的实现与否直接决定了飞机能否持续服役。
在航空维修领域,激光增材修复、激光喷丸强化等技术均已成熟应用。但是,将其应用于起落架梁接头裂纹修复仍存在诸多难点。首先起落架梁接头不可拆卸,要求原位修复,必须在现场实现裂纹的识别、处理、修复、强化等系列技术实施;其次,起落架梁接头为关键重要承传载部件,其对承载、疲劳等性能的要求极为严苛,单一修复技术难以满足其服役性能需求。
采用一种可原位进行的表面修复与增强技术,需同时实现裂纹损伤区域的精准识别处理、高性能修复与增强层的制备,是实现起落架梁接头服役效能恢复的基本技术路径。
关于飞机重要构件的原位修复与增强,中国专利申请号为111036520A公开了一种飞机起落架梁裂纹原位强化修理方法,该方法利用冷喷涂技术直接在起落架梁裂纹区域沉积一定尺寸的冷喷涂层以实现损伤区域的补强。该方法制备的冷喷涂涂层结合强度较低,并不适用于起落架梁接头(拉压载荷可达±1.0×107N)等承受交变重载荷部件。又如中国专利号为109202289B的一种移动式增减复合加工系统,该系统可实现激光增材修复的空间大范围移动,从而实现修复工艺的原位实施,但是该系统仅融合了增材、减材单元,并无激光喷丸强化系统,仅可实现关键部件尺寸恢复和部分性能的恢复,并不适用于本发明中提及的起落架梁接头等对修复性能极高的部件,再入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11339717.8的一种激光制造复合钢管的制造方法,通过在表面涂层制作步骤之前增设预处理步骤,能将的表面的油污清洗干净并且再通过电动打磨机或者喷丸除锈等方法将表面的锈蚀打磨,然后通过激光熔覆技术将涂层材料熔覆在的表面,从而获得了具备一种复合,这种复合提升了原的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如防腐蚀能力、耐磨损能力、耐高温能力等,但是并未基于长期激光增材修复与激光喷丸强化实际生产经验数据,并结合原位修复系统的工艺特点,不适用于飞机主起落架梁接头裂纹原位的修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飞机主起落架梁接头裂纹原位修复与增强方法。
一种飞机主起落架梁接头裂纹原位修复与增强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激光高能束原位修复与强化专家系统的形成:形成一套激光高能束原位修复与强化专家系统,并将其集成在控制计算机上;
步骤二、起落架梁接头表面预处理:主要工作为退漆以及表面防护层的去除;
步骤三、裂纹损伤区域精准识别与处理:识别面上裂纹损伤区域,确定打磨范围,在打磨同时,图像识别处理系统实时监控损伤区域变化,及时反馈控制打磨单元,确定裂纹损伤区域完整去除;
步骤四、裂纹损伤修复区域模型生成:系统3D扫描模块扫描打磨后的起落架梁接头,与系统中标准件进行对比,生成裂纹损伤修复区域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营芜湖机械厂,未经国营芜湖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85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卫星定位技术实现河流流速测量的应急测流仪
- 下一篇:多晶硅光伏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