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ECU控制系统、信号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03794.6 | 申请日: | 202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34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森;武煌;王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22 | 分类号: | F02D41/22;F02D4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谭镇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ecu 控制系统 信号 控制 方法 电子设备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ECU控制系统、信号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车辆,涉及车辆信号控制技术领域。方法包括:首先,根据发动机对不同传感器信号的实时性要求,以及不同传感器信号对发动机各种性能的影响能力,对传感器进行类型划分,然后建立的不同信号类型的传感器信号对应的信号处理策略,确定目标传感器信号的目标信号处理策略,从而能够在最大限度简化电控系统的前提下,有效的保证双ECU信号处理的协同性。最后,按照该目标信号处理策略,将目标传感器信号向双电子控制单元进行信号传输,能够最大限度的排除信号传输延迟的影响性。并且还能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保证信号传输及处理的有效性、实时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信号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ECU控制系统、信号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车辆。
背景技术
双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电控制系统,即拥有两个Bank(发动机结构)的发动机机型,即一个曲轴对应两套凸轮轴、气缸结构,四个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使用一个曲轴位置传感器、机油压力传感器、水温传感器、GDI(Gasoline Direct-Injection汽车燃油直喷燃烧技术)油轨压力传感器。双ECU控制,采取主、副控制方式,即主ECU控制左右Bank其中一侧,副ECU控制对应的另一侧,若要保持双Bank输出扭矩的一致性,需要保证双ECU输入信号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即传感器采集并输入到主、副ECU中的电压信号一致。
相关技术中,将电压信号都通过线束传输给两块ECU来解决信号传输一致性的问题,但会导致线束设计更加复杂化,不利于发动机的整体布置和成本控制,且存在信号干扰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ECU控制系统、信号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车辆,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ECU控制系统,系统包括:
系统包括:双电子控制单元、第一类型传感器、第二类型传感器、第三类型传感器以及第四类型传感器,双电子控制单元包括主电子控制单元和副电子控制单元,第一类型传感器采集的信号为发动机所需的具有高实时性要求的信号,第二类型传感器采集的信号为发动机所需的不具有高实时性要求的信号,第三类型传感器采集的信号为对发动机性能产生影响的信号,第四类型传感器采集的信号为对发动机喷油特性产生影响的信号;
第一类型传感器与第三类型传感器各通过第一线束与主电子控制单元连接,并各通过第二线束与副电子控制单元连接;
第二类型传感器和第四类型传感器各通过第三线束主电子控制单元连接,主电子控制单元通过CAN总线与副电子控制单元连接。
可选地,第一类型传感器采集的信号为发动机正常运行的基准信号,第二类型传感器采集的信号为发动机正常运行的非基准信号。
可选地,第一类型传感器包括曲轴位置传感器和多个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通过第一线束与主电子控制单元连接,并通过第二线束与副电子控制单元连接;多个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中,Bank1侧的凸轮轴位置传感器通过第一线束与主电子控制单元连接,Bank2侧的凸轮轴位置传感器通过第二线束与副电子控制单元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控制方法,应用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双ECU控制系统,方法包括:
确定目标传感器采集的信号的处理策略,目标传感器为第一类型传感器、第二类型传感器、第三类型传感器以及第四类型传感器中的任一种;
按照处理策略,双电子控制单元将目标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获得目标传感器的测量数值。
可选地,确定目标传感器采集的信号的处理策略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37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SRAM故障处理系统及其动态地处理SRAM的故障的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