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规模MIMO鲁棒WMMSE预编码器及其深度学习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01409.4 | 申请日: | 2022-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73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高西奇;是钧超;仲文;卢安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0456 | 分类号: | H04B7/0456;H04B7/0426;H04L25/02;G06N3/046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沈廉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规模 mimo 鲁棒 wmmse 预编 及其 深度 学习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大规模MIMO鲁棒WMMSE预编码器及其深度学习设计方法,基站利用各用户终端的信道估计值和信道估计误差的统计参数,依据所有用户的遍历和速率或遍历和速率下界最大化准则,通过鲁棒WMMSE预编码器的迭代设计或深度学习设计方法,计算与每个用户终端相应的预编码矢量进行下行鲁棒WMMSE预编码传输。迭代设计采用块坐标下降方法,依次迭代更新统计鲁棒接收机、权值参数和预编码矢量,从而最大化遍历和速率下界;深度学习设计方法基于由低维特征参数确定的预编码矢量结构,先通过神经网络计算低维特征参数,再通过该结构计算预编码矢量,下行预编码在各种天线配置下,以较低的计算复杂度达到接近最优的可达和速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下行预编码,尤其涉及大规模MIMO鲁棒WMMSE预编码器及其深度学习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massive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可以通过在基站(BS,base station)配置大规模天线为大量用户提供高效的通信服务。BS可以通过预编码预处理发送信号以减轻用户间干扰。
传统的预编码器,如正则化迫零(RZF,regularized zero-forcing)和信漏噪比(SLNR,signal-to-leakage-and-noise ratio)可以获得次优的和速率性能;加权最小均方误差(WMMSE,weightedminimummean-square-error)预编码器可以最大化和速率,但由于每次迭代都涉及矩阵求逆,计算量较大,因此需要进一步降低计算复杂度。
当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较为准确时,上述预编码器可以取得良好的性能。然而,获取准确的CSI需要大量的导频开销,这在大规模MIMO中具有挑战性。此外,在高速公路等高移动性场景中,信道相干时间较短,可能会导致信道过时,更难以获得准确的CSI。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准确的CSI的预编码器可能出现严重的性能退化。随机WMMSE通过对信道样本多次迭代以对抗CSI的不准确性,但每次迭代都涉及矩阵求逆运算,其计算负担需要进一步减轻。
近年来,由于深度学习在多个领域的成功应用,它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积极探索。深度学习可以通过离线训练以降低在线的计算复杂度,以改进现有预编码器的性能。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规模MIMO鲁棒WMMSE预编码器及其深度学习设计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达到接近最优的遍历和速率性能,并降低计算复杂度。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大规模MIMO鲁棒WMMSE预编码器及其深度学习设计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基站利用各用户终端的信道估计值和信道估计误差的统计参数,依据所有用户的遍历和速率或遍历和速率下界最大化准则,通过鲁棒WMMSE预编码器的迭代设计或深度学习设计方法,在用户终端的移动过程中,动态更新与每个用户终端相应的预编码矢量,以进行下行预编码传输;
其中:所述的信道估计值通过各个用户周期性发送的导频信号获取,所述的信道估计误差的统计参数通过对信道估计值进行统计获取。
所述的迭代设计包括:当用户终端采用统计鲁棒接收机时,其最小均方误差的对数和所述的遍历和速率下界互为相反数;利用这个性质,遍历和速率下界最大化问题等价转化为加权均方误差最小化问题,该问题的目标函数和约束集合都是凸的;通过推导一阶最优性条件,采用块坐标下降方法求解该问题,即依次迭代更新统计鲁棒接收机、权值参数和预编码矢量,直至收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14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