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有机氨法具有甲醇回收再利用功能的碳转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83678.2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4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美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营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62;B01D53/18;B01D53/00;C07C29/74;C07C31/04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玉山 |
地址: | 25709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有机 具有 甲醇 回收 再利用 功能 转化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碳转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有机氨法具有甲醇回收再利用功能的碳转化装置。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高效二氧化碳吸收效率的基于有机氨法具有甲醇回收再利用功能的碳转化装置。一种基于有机氨法具有甲醇回收再利用功能的碳转化装置,包括有碳吸收部件、试剂流通缓冲组件、甲醇回收部件和冷凝组件等,碳吸收部件位于甲醇回收部件左部,试剂流通缓冲组件位于碳吸收部件和甲醇回收部件之间,碳吸收部件上侧安装有冷凝组件。本发明通过碳吸收部件控制进料和通过搅拌加速反应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转换,通过甲醇回收部件将碳转化反应后的混合试剂中的甲醇溶剂分离,通过冷凝组件实现了甲醇溶剂的回收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转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有机氨法具有甲醇回收再利用功能的碳转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工业技术的发展和人类与环境共存的矛盾出现,人们不能为保护环境而舍弃发展和进步,但由于随着人们的生活需求,碳转化、碳减排、碳封存等领域一直备受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视,我国同样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
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了全球的温室效应,其中大多数的温室效应是由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因此二氧化碳的吸收、转化和控制已经成为应对温室效应的主要途径,基于有机氨法的二氧化碳吸收捕捉生成用途很广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并且实验由甲醇作为溶剂在实验中能循环利用,甲醇的回收通常通过沸点差蒸发成甲醇蒸汽分离后再回收,而实验反应过程中需要常温常压的实验环境,二氧化碳吸收的效率受到其分散效果的制约,且现有装置难以实现与实验同步甲醇回收的功能,且甲醇蒸汽具有毒性,人工操作易发生危险情况。
因此,亟需一种具有高效二氧化碳吸收效率的基于有机氨法具有甲醇回收再利用功能的碳转化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空气分布不分散导致二氧化碳销售效率低和吸收不完全,无法实现甲醇溶剂的同步回收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高效二氧化碳吸收效率的基于有机氨法具有甲醇回收再利用功能的碳转化装置。
一种基于有机氨法具有甲醇回收再利用功能的碳转化装置,包括有支撑框架、碳吸收部件、进料配合组件、试剂流通缓冲组件、甲醇回收部件、冷凝组件、尾气吸收瓶和控制模块,支撑框架上安装有碳吸收部件、试剂流通缓冲组件和甲醇回收部件,碳吸收部件位于支撑框架左部,甲醇回收部件位于支撑框架右部,试剂流通缓冲组件位于碳吸收部件和甲醇回收部件之间,且试剂流通缓冲组件将二者连通,碳吸收部件用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转化,甲醇回收部件用于将甲醇从混合溶剂中分离,试剂流通缓冲组件用于甲醇蒸馏时的应急缓冲,碳吸收部件内滑动设置有进料配合组件,进料配合组件用于控制碳吸收部件的进料过程,碳吸收部件上侧安装有冷凝组件,冷凝组件连通碳吸收部件和甲醇回收部件,冷凝组件用于甲醇蒸汽的冷凝,尾气吸收瓶贯穿安装在碳吸收部件的左侧壁上,控制模块设置在支撑框架的中部,控制模块分别与碳吸收部件、试剂流通缓冲组件和甲醇回收部件电连接。
进一步说明,碳吸收部件包括有反应釜、进气管道、进气阀门、气体分配壳、搅拌组件、试剂进料管道和进料阀门,反应釜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的左上部,反应釜内通过隔板设置有两个腔体,反应釜下部前后两侧面倾斜设置,反应釜上侧面设置有用于甲醇加料的加料口,上侧腔体用于盛放甲醇溶剂,下侧腔体用于进行二氧化碳吸收转化反应,进气管道贯穿固定在反应釜左下部,进气管道上安装有进气阀门,进气阀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气体分配壳通过固定架安装在反应釜内下部,气体分配壳内侧下部周向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搅拌组件贯穿设置在反应釜下部,试剂进料管道贯穿连通反应釜下侧腔体的上部,试剂进料管道上安装有进料阀门,进料阀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营职业学院,未经东营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36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