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79966.0 | 申请日: | 2022-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9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越众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16/06;C04B18/14;C04B111/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299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建筑材料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下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水下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中砂300‑400份,碎石600‑750份,水泥120‑280份,无机高分子絮凝剂5‑15份,减水剂5‑10份,水100‑250份,矿物外加剂15‑45份,抗渗改性聚丙烯网状纤维10‑25份;且抗渗改性聚丙烯网状纤维由聚丙烯网状纤维经SY‑K膨胀纤维抗裂防水剂表面改性得到;其制备方法为:将除水和抗渗改性聚丙烯网状纤维外的原料混合后搅拌;之后加入抗渗改性聚丙烯网状纤维搅拌;最后加入水混合搅拌得到水下混凝土。本申请一种水下混凝土具备有效改善水下混凝土抗渗性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材料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水下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水下工程中,混凝土仍然是最主要和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混凝土的性能将直接影响到水下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因此,水下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施工技术愈来愈受到工程技术界的重视。
由于水下混凝土经常性地受水作用,为保证建筑物在上述条件下长期正常使用,所以需要水下混凝土具备较强的耐水流穿过的能力、抗氯离子渗透等性能,因此需要抗渗性能更强的水下混凝土。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水下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水下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水下混凝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下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中砂300-400份,碎石600-750份,水泥120-280份,无机高分子絮凝剂5-15份,减水剂5-10份,水100-250份,矿物外加剂15-45份,抗渗改性聚丙烯网状纤维10-25份;所述抗渗改性聚丙烯网状纤维由聚丙烯网状纤维经SY-K膨胀纤维抗裂防水剂表面改性得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中存在多羟基络离子,以OH-为架桥形成多核络离子,从而变成了巨大的无机高分子化合物;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中的络合离子能够强烈吸附胶体微粒,形成纵横交叉的“架桥”联系,以将混凝土中的多种颗粒连接在一起,形成稳定的絮团结构;同时还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中和胶体微粒及悬浮物表面的电荷,破坏了胶团的稳定性,促使胶体微粒相互碰撞,从而形成絮状混凝沉淀,且沉淀的表面积可达(200-1000)m2/g,极具吸附能力。使得聚合物既有吸附脱稳作用,又可发挥黏附、桥联以及卷扫絮凝作用,从而增加了水下混凝土的黏稠性、提高水下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
SY-K膨胀纤维抗裂防水剂是由硫铝酸盐微膨胀剂、聚丙烯纤维、防水剂、增强剂等多种功能材料复合而成,产品具有微膨胀性能和阻裂纤维的共同优点、同时还具有高抗裂、高抗渗的超叠加效应;SY-K膨胀纤维抗裂防水剂能够有效抑制混凝土早期干缩微裂及离析裂纹的产生及发展,极大减少了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尤其是有效抑制了连通裂缝的产生。均匀分布在混凝土中彼此相粘连的大量纤维起了“承托”骨料的作用,这样有效降低了混凝土表面的析水与集料的离析,从而使混凝土中孔隙的含量大大降低,可以极大地提高抗渗能力。
聚丙烯网状纤维是一种聚丙烯颗粒为原料、经特殊加工和处理制成的一束束互相交织成网状的纤维,加入混凝土基料并搅拌后,网状结构充分张开,在混凝土内部形成一种乱向支撑体系,能极有效的控制混凝土及水泥砂浆的早期的塑性收缩和沉降裂纹;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破碎、抗冲击性能,增强混凝土韧性和耐磨性。
本申请中采用由聚丙烯网状纤维经SY-K膨胀纤维抗裂防水剂表面改性得到的抗渗改性聚丙烯网状纤维,使得粘接在聚丙烯网状纤维表面的SY-K膨胀纤维抗裂防水剂能够随聚丙烯网状纤维充分分散在水下混凝土中,二者粘接后形成更坚固的乱向支撑体系,从而更有效地增强了“承托”骨料的作用,大大降低了混凝土表面的析水与集料的离析,进而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抗渗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越众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陕西越众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99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神经接口
- 下一篇:铅酸电池板排管自动穿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