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重轮的力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78750.2 | 申请日: | 2022-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42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郭志远;封小鹏;刘广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特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13 | 分类号: | G01M17/013;G01M7/08;G01L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向森 |
地址: | 21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重轮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测试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重轮的力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该力测试装置安装于支重轮上,所述支重轮的力测试装置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第一端与所述支重轮的轮轴固定连接;承力件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所述承力件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件的第二端,第二端延伸至所述支重轮的轮体的轮缘处,所述承力件的第二端适于与履带总成配合;感应变形件贴设于所述承力件上,其能够随着所述承力件的变形而发生形变,所述感应变形件与外部的主机通信连接。本发明的力测试装置其检测数据准确性高、结构简单、不占用额外检测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重轮的力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履带式工程机械在大型建筑施工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而支重轮作为支撑整车行走的关键部件,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四轮一带系统的可靠性水平。而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履带式工程机械可能会在各种崎岖的道路上作业,因此支重轮所承受的压力并非始终保持水平,还可能会受到来自侧向的冲击力(以下简称侧向力),而侧向力过大会导致衬套与轴座之间发生磨损,从而加大2个浮动密封环之间间隙导致支重轮漏油失效,由此可见,对支重轮所受到的侧向力进行失效分析显得极其重要。
目前,支重轮测试机主要通过模拟各行驶工况,对支重轮进行全方位的质量检测,其中包括通过油缸对支重轮轴部施加竖直压力以模拟履带式车辆在平坦工况的行驶情况以及在测试底座的两侧设置伸缩油缸,通过其伸缩使得整个测试底座左右倾斜带动测试底座上的支重轮倾斜,以模拟履带式车辆在崎岖路面运动的形态。由此可知,目前的支重轮测试机并未具有针对性地对支重轮受到的侧向力进行单独的失效分析,同时,现有的支重轮测试机整体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且其模拟各种工况得到的检测数据与实际工况的数据还是会存在出入,难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支重轮的力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履带支重轮的测试工装结构复杂、体积大,且检测数据准确性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测量准确性高的支重轮的力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重轮的力测试装置,其安装于支重轮上,所述履带支重轮侧向力测试工装包括:固定件第一端与所述支重轮的轮轴固定连接;承力件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所述承力件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件的第二端,第二端延伸至所述支重轮的轮体的轮缘处,所述承力件的第二端适于与履带总成配合;感应变形件贴设于所述承力件上,其能够随着所述承力件的变形而发生形变,所述感应变形件与外部的主机通信连接。
作为一种支重轮的力测试装置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感应变形件为应变片,所述应变片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承力件的延伸方向一致。
作为一种支重轮的力测试装置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应变片设置于所述承力件的底面的中心处。
作为一种支重轮的力测试装置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件的第二端设有安装槽,所述承力件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安装槽内。
作为一种支重轮的力测试装置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槽为锥形槽,且沿所述固定件到所述承力件的方向,所述锥形槽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所述承力件的第一端形成与所述锥形槽相匹配的锥形圆台。
作为一种支重轮的力测试装置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重轮的力测试装置还包括固定连接件,所述固定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承力件均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支重轮的力测试装置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重轮的力测试装置还包括垫片,所述固定连接件为螺栓,所述垫片垫设于所述螺栓的螺帽和所述固定件之间。
作为一种支重轮的力测试装置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件的第一端设有安装孔,所述支重轮的轮轴插设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特传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索特传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87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