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溶性联苯芳烃的合成及生物毒素解毒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71666.8 | 申请日: | 202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577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赵亮;李春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35/12 | 分类号: | C07C235/12;C07C231/02;C07C231/12;C07C67/31;C07C69/712;C07C51/09;C07C59/72;A61P3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溶性 联苯 芳烃 合成 生物 毒素 解毒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性联苯芳烃、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尤其是在生物毒素解毒的应用。本发明中涉及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生物相容性,通过超分子作用络合能够和生物毒素形成稳定的主客体复合物,其在PBS缓冲溶液中有很高的结合力,且本发明中涉及的化合物能够有效降低生物毒素的细胞毒性和溶血毒性。水溶性(拓展)联苯芳烃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毒素解毒剂,有望改善对大分子生物毒素的临床解毒效果也为超分子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毒素解毒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水溶性(拓展)联苯芳烃的合成及对生物毒素解毒的应用,属于超分子化学及生物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生物毒素中毒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生物毒素是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其它生物物种有毒害并不可复制的化学物质,是一大类生物活性物质的总称,也称为天然毒素。目前,临床应用的人工解毒的方法主要包括:血液透析、洗胃、口服活性炭和使用解毒剂等。就解毒剂而言,解毒机理主要有两种: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以身体为靶向,在体内作用部位调节或破坏生物毒素。而药代动力学旨在通过免疫疗法或者药物代谢实现外周阻滞使目标生物毒素的浓度低于其起效浓度。相比于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不需要了解毒素的作用机理,且只作用于毒素从而使其副作用降到最低。酶作为一种精细的催化剂能够精准有效降低生物毒素在体内的浓度,从而实现对生物毒素的解毒。但由于酶免疫原性强、稳定性差,其应用往往受到限制。
使用纳米尺寸的合成大环化合物解毒有望解决上述难题,将生物毒素分子包裹进入大环化合物的空腔,通过竞争络合阻碍生物毒素对细胞的破坏从而减缓生物毒素分子对身体造成的损害。利用该策略,部分大环化合物,例如环糊精、葫芦脲、杯芳烃、柱芳烃等已成功应用于生物毒素的解毒,但大环化合物往往只能包裹较小尺寸或者中等尺寸的生物毒素,不能对大的生物分子进行有效地络合,导致对部分生物毒素不能实现有效的解毒。因此,亟需开发新型大环化合物用于大分子生物毒素的解毒。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水溶性联苯芳烃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水溶性联苯芳烃衍生物还能为一种水溶性拓展联苯芳烃大环化合物,其中(拓展)联苯芳烃作为大环骨架具有纳米级的空腔结构且易于后修饰,可通过超分子作用高效识别生物毒素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修饰柔性侧链旨在延长空腔深度,扩大疏水相互作用的区域面积增强络合能力;末端引入阴离子结构单元则是为了提高化合物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增添对阳离子客体静电作用位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溶性联苯芳烃衍生物,其结构式具有如下式I所示结构:
其中,n为1-4;m为1-4;
R结构通式为如下式II所示:
其中,a为0-6;
阴离子结构单元X为如下式III所示中的至少一种:
COONa HPO3Na SO3Na
COONH4 HPO3K SO3K
式III。
优选地,n为1或2;m为1或2;a为0或1;阴离子结构单元X为羧酸铵基团。最优的n为2;最优的m为2;最优的a为1。水溶性(拓展)联苯芳烃衍生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包括:铵盐、钠盐和钾盐,优选的为钠盐。
优选地,所述水溶性联苯芳烃衍生物为2,2”,4,4”-四联苯[4]芳烃羧酸铵,其结构式如下式IV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16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