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71244.0 | 申请日: | 202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41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梦杨;付主木;陶发展;陈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3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左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2 | 代理人: | 王凯 |
地址: | 471934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人工智能 联网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 ||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框架,所述充电桩主体框架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散热球体组件,所述散热球体组件顶端的中部穿过充电桩主体框架并位于其上方而固定安装有外接散热管,所述散热球体组件的内腔之中填充由液面位于其圆心以下的低沸点的冷却液。该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对于散热球体组件及其上结构的设置,利用其上冷却液的汽化吸热并通过外接散热管而将对该充电桩内部电气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传递并散发到外界的大气中,在确保其高效散热的同时,可有效避免了灰尘或水汽进入其中而对其上的电气元件造成腐蚀损坏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与之配套的充电桩设施也处于高速建设与发展中,并且,为满足对新能源汽车上电池快速充电的需求,对于充电桩的输出功率也在随之提高,进而导致其上的各电气元件在快速充电的过程中因高功率的运行而产生较多的热量,故,需要在充电桩设施中配置相应的散热构件,以有效防止该充电桩在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因温度过高而发生自燃的现象。
但是,现有的对于充电桩设施的散热方式主要是通过通风或是散热鳍片来实现的,其中,通风散热需要该充电桩的内部与外界相连通,进而导致灰尘或水汽极易进入到其内部,而对其内部电气元件造成腐蚀污染;而散热鳍片是热传导散热的一种形式,虽可在密封的环境下对该充电桩进行散热作业,但其散热的效果较差,当该充电桩处于室外高温环境下时,难以有效地对其进行散热作业而保持该充电桩处于正常温度环境下并工作。
故,亟需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上的散热构件,以解决上述现有的充电桩在进行散热作业时所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具备可对密封环境下的充电桩进行高效稳定的散热作业、可有效防止灰尘或水汽进入其内部而对其上的电气元件造成腐蚀或污染、稳定性及可靠性较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对于充电桩设施的散热方式主要是通过通风或是散热鳍片来实现的,其中,通风散热需要该充电桩的内部与外界相连通,进而导致灰尘或水汽极易进入到其内部,而对其内部电气元件造成腐蚀污染;而散热鳍片是热传导散热的一种形式,虽可在密封的环境下对该充电桩进行散热作业,但其散热的效果较差,当该充电桩处于室外高温环境下时,难以有效地对其进行散热作业而保持该充电桩处于正常温度环境下并工作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框架,所述充电桩主体框架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散热球体组件,所述散热球体组件顶端的中部穿过充电桩主体框架并位于其上方而固定安装有外接散热管,所述散热球体组件的内腔之中填充由液面位于其圆心以下的低沸点的冷却液,且外接散热管外表面的底部与散热球体组件的顶端之间相互贴合,所述散热球体组件外表面两侧的底部分别设有一组连通至其内腔中的铜材质所制作的导热管路,且其端部设有空心球体结构并通过导热管路与散热球体组件的内腔之间相连通,所述散热球体组件内腔的中部设有分流板。
优选的,所述散热球体组件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一组延伸至其内腔中的压力管道,所述压力管道的顶端并在散热球体组件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弹性球体,所述弹性球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压力套筒,且在压力套筒的内腔中活动套接有调节活塞,所述调节活塞的底端设有延伸至压力套筒底部的调节螺杆,且压力套筒底端的内部与调节螺杆的外表面之间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球体、压力管道以及压力构件所形成的腔室中填充有惰性气体,且在弹性球体正常膨胀的状态下与散热球体组件内腔中的气压之间保持平衡。
优选的,所述充电桩主体框架与散热球体组件之间的卡合处设有密封胶圈,且在密封胶圈弹性胶体材质的内部包裹有密封胶体。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师范学院,未经洛阳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12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